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人工增雨新“武器”发威 108个乡镇降雨超25毫米

北峰山上的增雨烟炉。

海峡网12月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文 市气象服务中心供图)5日6时至6日8时,通过28次人工增雨作业,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108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5毫米,有效缓解了旱情。

25毫米降雨量是什么概念?理论上,这相当于向每亩地浇了约16250公斤水。记者了解到,在这场争分夺秒缓解旱情的战斗中,我市气象部门刚“列装”的新“武器”——增雨烟炉作用明显,它将成为榕城的“新雨神”。

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能增

“我已到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待命,请指导作业。”12月4日17时54分,福清市气象局职工杨坚一行,来到建新水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等候作业条件。

这一等,就是约18个小时。直到5日12时42分,一声巨响划破天际,第一发火箭弹升空、炸裂,紧随着,雨滴降落,那一刻“杨坚们”开心极了。

“先不走,等一会可能增雨条件更好,还能再作业一次。”杨坚和同事等待3个小时后,又一次进行火箭弹作业,看着雨势越来越大,他们终于安心地收拾装备,开始返程。

“人工增雨并不是你想增就可以增,需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才可以,所以,等待就成了参与人工增雨作业人员的家常便饭。”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王宇飞说,要进行人工增雨,首先,云中要有足够的凝结核;其次,云里一定要有足够的水汽;再次,云中还要有上升气流。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催化剂散播到云中的有效部位,才能最大限度凝结水滴,起到人工增雨作用。

新“武器”上阵 人工增雨更灵活

使用火箭弹进行人工增雨,需要等待的不仅是气候条件,还有空域审批时间。

王宇飞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还必须考虑作业空域的民航客运安全,并避开重要设施区、人口稠密区等区域。因此,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须向有关飞行管制部门申请空域和作业时限,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按照规范流程操作。

从10月开始,我市气象部门正式装备了人工增雨新“武器”——增雨烟炉,它相较于火箭弹,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可控。目前,全市已在市区、闽侯、永泰、福清、连江等地布设了6个地面增雨烟炉。

市区增雨烟炉的地点位于晋安区北峰山上,它形似一个带着烟囱的烤箱,其中烟囱长约3米。

“与人工增雨火箭弹作业不同的是,增雨烟炉增雨不需要提前申请空域,也无需作业人员到现场待命,只要在恰当的时机,在总指挥部操作平台前启动系统点燃烟条即可。”王宇飞说,增雨烟炉固定在山地迎风坡上,增雨的基本原理与火箭弹相同,不同的是,它通过点燃烟条,燃烧碘化银,使粒子随上升气流扩散到云中,从而增加云中凝结核,达到增雨的目的。

增雨烟炉在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也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性。

“北峰山上的增雨烟炉6月建成,10月首次投用。”王宇飞说,10月12日至13日,各个增雨烟炉累计使用烟条26条,配合着3枚火箭弹,永泰、马尾、仓山、晋安、长乐、闽清,6个县区共15个乡镇降雨量超过50毫米。

“日常增雨烟炉内存有40条烟条,使用过半就会进行人工补充。”王宇飞说,12月5日,位于北峰山上的增雨烟炉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共点燃了9条烟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场及时雨 缓解了旱情

王宇飞说,8月1日到12月2日,全市平均累积降雨量为164.1毫米,较常年平均累积降雨量465.7毫米,偏少64.8%。各县(市)区降雨量均属异常偏少,水库蓄水不足,甚至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也有不便。

为缓解旱情,福州市气象部门主动作为,提前部署,分别于10月12日至13日,10月27日至28日,11月18日、22日、28日和30日,在全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作业50次。实施增雨作业后,全市均出现小雨量级的降雨,其中,10月12日至13日、10月27日至28日的两次作业,部分乡镇的降雨达到中雨量级。

“我们预测到12月5日至6日这次机会,提前制定了周密方案。”王宇飞说,在增雨烟炉和火箭弹共同作用下,全市出现中到大雨。据统计,12月5日6时至6日8时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108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5毫米,以罗源白塔乡47.1毫米的降雨量为最大,有效缓解了旱情。

“理论上,1毫米降水量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25毫米,就相当于向每亩地浇了约16250公斤水。”王宇飞说。

记者这两日在户外采访时,不少人都对这次“冬日喜雨”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铺草皮、种树都需要水,久旱不下雨严重影响了工期,这真是一场及时雨!”白马河边施工的林师傅说。

□相关链接

人工增雨作业会污染大气吗?

人工增雨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银等,这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作业只需要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是生态安全催化剂,不会污染环境。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一观察|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