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新闻网12月24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文 陈暖/摄)随着水系综合治理推进,白马河畔越来越热闹。记者昨日从市水务集团获悉,白马河综合治理已进入尾声,预计明年春节前完工,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同期建成的还有福州四大慢道之一的文道。

省电影公司公交站背后绿地,呈现热带风情画面。

省电影公司公交站背后绿地,呈现热带风情画面。

首次实施干塘清淤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白马河畔,往来市民络绎不绝,有散步的、休憩的、提着菜篮子买菜的、跳舞的、唱歌的,大家聚在这儿,其乐融融。

“白马河综合治理已进入尾声,预计明年春节前完工。”市水务集团鼓台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郑华说,作为近期工作重点,河底清淤正在加速推进,目前仅剩河下街至宁化桥900米河段,预计10天后可完成,总清淤量达3万立方米。

郑华说,白马河上一次大规模清淤是在2010年,今年初进行了小规模清淤,均为绞吸船带水作业。因绞吸适用范围有限,一些此前沉积的垃圾、石块及泥沙仍留在河中。为让河道清淤干净彻底,10月开始,白马河首次实施干塘清淤。

“在清淤的同时,石块贴坡工作也在推进,此举既能保护驳岸,也能防止淤泥沉积。”郑华说。

白马河沿途绿荫密布、桥多庙宇多,是福州文化精髓的汇集地。

白马河沿途绿荫密布、桥多庙宇多,是福州文化精髓的汇集地。

23座桥展露新颜

白马河畔芍园一号附近,一座古典廊桥已于日前和大家见面。这是在原有基础上建起传统木结构亭廊,雕梁画栋,尽显文化色彩。

郑华说,白马河最大的特色,就是桥多。全长约4.86公里的白马河上拥有23座桥,年代最为久远的可追溯到明代,最新的是1998年建设的。许多桥梁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可不少已成为周边居民的路标。

“23座桥按照各自的风格定位,进行修缮和提升。”郑华说,其中白马古桥和彬德古桥,按照文物修旧如旧,其余的桥按照各自的不同风格,在对桥体加固的同时,对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

23座桥从北往南依次是:西门水闸桥、西洪路桥、杨桥路桥、芍园一号桥、省话剧院公交站桥、芍园公寓桥、东西河交界处木桥、桂芳桥、翠园桥、小柳桥、乌山桥、斗池桥、上海西纳凉点桥、交通路桥、工业路桥、浦西桥、三迪桥、宁化桥、白马古桥、河下桥、怡景园桥、双洲桥和彬德古桥。

打造“炫彩白马”

白马河上接西湖,下排闽江,沿途绿荫密布、桥多庙宇多,是福州文化精髓的汇集地。目前,近2公里(西湖水闸—乌山立交桥段)的白马河夜游灯光示范段也正式与市民见面,夜间游白马河有了一种新意境。

据了解,示范段上打造了7个主题各异的特色场景,通过染色照树灯、水纹灯、萤火虫激光灯等,因地制宜让“福光夜画”尽情展现,打造“炫彩白马”。

“密林寻踪”位于西洪路与杨桥中路间,用灯光勾勒出油画的细腻感。

“西关古渡”在杨桥中路南侧,注重营造渡口古朴感。

“夕阳晚照”位于芍园一号桥北侧,橙、红灯光加入,凸显夕阳美景。

“芍园酒吧”及“雾光之河”位于省话剧院公交站及芍园桥间,通过染色照树灯与雾森系统结合,让光在雾里,营造出虚幻缥缈的梦幻效果,再搭配周边酒吧热闹氛围,形成亦真亦幻的视觉中心点。

“渔哥望仙女”位于白马河与新西河交汇处,雾森系统加水纹灯的特效营造,犹如仙境般。

“绿野仙踪”位于翠园桥至道山西路间,植入萤火虫激光灯,营造出郊外漫步之感。

文道春节前建成

今年下半年,福州集中建设四大慢行道,分别是吉道、文道、福道、乐道,总长约125公里。

“其中,白马河两岸沿线约有9.6公里,是文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华说,文道自北江滨开始,沿白马河一路向北,直至西湖公园慢行道,串联上下杭、乌山、安泰河等沿线景点。该慢行道规划定位为最具文化氛围的“城市人文景观步道”,也拟于明年春节前建成。

“目前白马河沿线所有断点都已打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对全线木栈道进行修整、打磨、翻新、上漆,提升品质。”郑华说,添绿景和增加林下空间的工作也基本完成。在省电影公司公交站背后,原来零散的绿地经过重新规划,呈现热带风情画面。

“此次白马河整治,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6万平方米的绿地。”郑华说。

郑华告诉记者,目前对文道沿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初步设想。白马河沿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后期规划将结合西湖公园、芍园一号、芳华剧院、省画院及台江白马古路广场、白马古桥、彬德古桥、汀州会馆、古田会馆、闽清会馆等文化节点,通过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最具人文景观的慢行步道。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助力!我国科学家研究催化理论获重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