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迁至鹤林生态公园的上社10号古厝,主体已完成修复。

迁至鹤林生态公园的上社10号古厝,主体已完成修复。

福州新闻网3月1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何佳媛/文 陈暖/摄) 春意盎然的鹤林生态公园里,一栋灰瓦白墙的建筑正在建设。这是由晋安区鼓山镇上社村迁来的上社10号古厝,其主体部分的迁建修复已经完成,力争4月底全面完工,将成为鹤林生态公园唯一的古建筑景观。

迁建如“绣花”

慢工出细活

晋安区上社10号古厝是福州市少有的保留较为完整的清代末年传统古民居,被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去年,由于塔头路建设施工,上社10号古厝由原先的鼓山镇上社村迁至鹤林生态公园内。

“迁建古建筑要细致如‘绣花’。”福州市城乡建总项目负责人陈沛介绍,“先对原建筑构件进行编号,然后落架并确定残损率。每个配件都要反复检查,因为木构件在拆卸过程中,可能出现断裂,可能已遭虫蛀。残损高的要修补,超过修补范围的,需要去找配件。”

施工方福建景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的古建筑一级修复企业。现场负责人林有西说:“无论是梁柱、斗拱类的木构件,还是廊沿石、柱础等石质构建,我们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建筑的材料,慢工出细活,把古建筑修复重现。”

上社10号古厝修复中使用了台东62号的一些保存尚可的木构件,这是我市历史建筑构件活用的宝贵实例。

上社10号古厝内部修复场景。

上社10号古厝内部修复场景。

传承地方特色

不失独特亮点

上社10号古厝由两进院落构成,总建筑面积412平方米,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福州地区传统的古民居平面格局。陈沛告诉记者,上社10号古厝采用福州地方建筑传统手法及工艺建造而成,如:马鞍式山墙、花岗石柱础、穿斗式木构架,富有福州传统古民居特色,对于研究福州古民居的建筑形制与风格,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建筑价值。其一斗三升、雀替、插拱等细部构件雕刻精美,图案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迁建修复过程中,我们保留了这栋建筑的一些独特亮点。”林有西介绍,“福州传统建筑只有中间1个大厅,两侧是明间,这栋建筑有3个大厅。福州传统建筑只有一重屋檐,这栋建筑有双重屋檐,这是非常少见的。”

古厝重获新生

用作管理用房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雕刻木头,铺设瓦片。林有西说:“施工员进场编号的时候,这栋房子破损比较严重,墙头杂草丛生,瓦片开裂、破碎;木构件特别是柱脚、屋顶木基层受损比较严重。迁建修复后,古建筑将重获新生,比如:做了雨污分流,通了强弱电、网络,让建筑具有实际使用功能。”

据介绍,上社10号古厝完工后,将成为鹤林生态公园内唯一的古建筑景观。古厝距离马路最近处约200米,市民驾车经过鹤林生态公园时也可以望见。

晋安区建设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林峰告诉记者,上社10号古厝作为晋安区重点打造的古建修复及活化利用项目完工后,将作为园林管理用房,服务于牛岗山公园、鹤林生态公园以及明年完成的晋安湖公园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黑曜石称《宣誓》规模会小于《天际》等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