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采访结束时,黄德春执意把记者送到门口。

采访结束时,黄德春执意把记者送到门口。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陈丹 见习记者 陈尚言 王月玲 文/摄

一村,一所,一人,一拐,这是罗源县中房镇岭兜村独特的防疫景象。

仲春寒雨斜斜地飘着,村道旁一座梯形水泥房前立着一名穿白大褂、戴口罩、拄着拐杖的矮个子老村医黄德春。他的背后就是卫生所,见陌生人来访,他努力地挺了挺身子。

一个人撑起村里“120”

岭兜村是一个偏远的古村落。一个多月来,每天清晨,不论刮风下雨,村医黄德春都拄着杖,弓着背,一瘸一拐地出门排查疫情。

黄德春68岁,小时患骨髓炎落下下肢二级残疾,每走一步都得靠拐杖,身高只有1.45米左右。

45年来,他扎根岭兜村,拄着拐杖、开着代步三轮车,奔忙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一个人,一间卫生所,撑起村里的“120”。这些年,仅代步车他就报废了3辆,拐杖磨坏了无数根,出诊行程超10万公里。疫情来袭,他也不曾退缩。

“德春叔是最好的医生”

卫生所玻璃门上贴了个大大的“推”字,下面印着手机号码。实际上,黄德春晚上都住在卫生所,村民若有病痛,不分昼夜,他再晚也会出诊。

卫生所只有10多平方米,墙上挂着标准经络穴位图,地上立着矮柜,上面摆放听诊器、计算器、算盘。矮柜后是一排立柜,左边抽屉格子里盛放中药,右边琉璃柜中摆着西药。

“不分科室,妇科、儿科、内外科,乡村医生什么都要懂一点。”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黄德春样样都要会一些。

黄德春是个细心的人,这几年他设计绘制了《门诊日志》等十几种表格。他告诉记者,村里多数是老人,每个老人都需要建居民健康档案,他则要为大家定期随访。

12日,57岁的村民黄向秋扁桃体发炎,来找黄德春开药。因为在疫情期间,黄德春帮他测了体温,还特别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

黄向秋从十几岁开始,生病就找德春医生看病。“德春叔是最好的医生,与他同辈的人都称他‘铁拐子’,赞他医术高,人也好。”

 “大家平安我就安心”

大年二十八那天,黄德春本打算离村,和久别的儿子、老母亲团聚,却临时接到通知,要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凭借医生的敏感性,黄德春知道,这次疫情不一般,虽然那时没有收到“不能离开”的通知,但他自己决定留下来,“我要守住这个村”。

接下来的日子,他与村干部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和其他人一样,奔波在每一个返乡人员的家中,值守在进出村的重要路口。

“请大家出门戴口罩,回家用肥皂洗手,经常开窗通风……”黄德春走到哪里,就跟村民们叮嘱到哪里。忙起来,他经常错过了吃饭时间,有时连高血压、糖尿病的药都忘记按时吃。

疫情来袭之初,村里缺口罩、防护服。一身白大褂、一只外科医用口罩、一个体温计就是黄德春的装备,“没有一次性手套,我就带一瓶酒精,一些棉花,随时擦一下”。

挨家挨户排查疫情,摸清湖北返乡人员是防疫的当务之急。

岭兜村有260多户1000多人,有的村民家没通水泥路,得走土路,爬山道才能到。坑洼的土路、一级级的石阶,对于黄德春而言,本就是阻碍,加上年前双腿才刚做过手术,行路更是难上加难。他骑着代步车到车子能到的地方后,再一瘸一拐地走到各家去。

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很快摸清有10多户人和湖北有关。之后,他便每天上门测量两次体温,直到这些人14天隔离期满。

“德春医生,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瞧瞧你自己都需要人来照顾,还一门心思为了我们。”岭兜村的人瞧着黄德春孱弱的身板,关心地说。

黄德春总是笑笑:“大家平安我就安心,我不为赚钱,乡亲对我有好感就好了。”

从医45年,党龄40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这些年,黄德春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最让他欣慰的还是把村民的病治好,实现悬壶济“村”的梦想。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