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养海种山造景!连江黄岐大建村是怎样“大建”的?

在大建村,环保型塑料浮球取代了传统的泡沫浮球,蓝橙相间,宛若“海上牧场”。

红瓦青山旁,碧海蓝天下,一串串彩色浮球沿着海岸线向前不断延伸,红旗飘飘中一艘艘渔船出发作业。在鲍鱼养殖区,来连江务工的孟师傅干得很卖力,手拉尼龙绳,脚踩泡沫板,弯腰,拉起鲍鱼箱,起身,投喂海带,露出黝黑的脸庞。大建村,这个美丽渔村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耕海春景。

从昔日人人嫌弃的“落后村”,到如今的村美民富,跻身连江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连江县黄岐镇大建村是如何实现“蝶变”呢?日前,记者走访了这里。

养海种山造景!连江黄岐大建村是怎样“大建”的?

大建村打造的“山海梯田”旅游板块。

【新模式】

“共享用工”助复工

据了解,大建村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传统渔村,位于黄岐镇东北部,全村535户1860人。

孟师傅老家在贵州,现在是大建村鲍鱼养殖业的一名务工人员。他和当地渔民,都加入了复工复产的大军。

之前,受疫情影响,当地鲍鱼养殖业遭遇了“用工荒”。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我们推出了‘共享用工’的模式,实现了一举多得——解决养殖户用工难题,帮助务工人员增加收入,实现当地复工复产。”黄岐镇党委书记黄端明说,黄岐镇通过全面摸底留镇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情况,建档立册,组建了6支共享服务队,由村一级每日定点收集养殖户次日用工需求,由镇一级统筹调配用工服务,实现了“按需下单、上门服务”。

“就跟点菜一样方便,哪个渔排需要多少人,打一个电话,就能上渔排干活。”大建村养殖户郑贤锋告诉记者,有了共享服务队后,自己投喂鲍鱼的时间从10天缩短到了5天。

“工作时间虽然延长,但不缺活,每天收入也能翻倍。”从四川到连江务工的曾启安是100多位“共享员工”之一。

除了“共享用工”外,当地养殖户还利用养殖合作社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比如规模较小的养殖户以家族为单位或养殖渔排邻近的原则,进行“亲帮亲、邻帮邻”的养殖模式,互帮互助,实现共赢。

【新气象】

“小”证书与“大”变化

然而,在几年前,这样的互帮互助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养殖户的大打出手。

原来,大建村海域面积近100公顷,鲍鱼养殖户共有150多户,每年鲍鱼产值达1.6亿元,但长期以来,这些个体鲍鱼养殖户都没有合法养殖证件。

“在以前,大家都是占海为王,跟抢车位一样,纠纷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大建村党总支书记郑尚杰说,去年2月,在黄岐镇党委的支持下,大建村首批50位鲍鱼养殖户领到了水域滩涂养殖证。各种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据黄端明介绍,这本养殖证可实现四用:养殖户的“身份证”——告别了无证养殖的历史;海域使用金的“凭证”——养殖户办理此证需缴纳海域使用金;鲍鱼的“身份证”——消费者可以追溯到鲍鱼原产地、养殖户等信息;金融政策的“凭证”——养殖户可凭此证获得更多惠农贷款。

一年过去了,大建村的养殖证从50本增加到了现在的135本,渔民从争抢海域变成了共享海域,互利共赢的新气象在这里一一展现。

“现在,就像规划了停车位一样,我们心里踏实了,生产也有序了。”首批领证的郑贤东对此深有感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办理养殖证,缴纳2800元海域使用金,但50万元的贷款利息减少了3万元(较以往降低了一半),父母也拿到了2400元钱的补助。

而在以前,当地渔民面临借不到钱、借钱利息高、借钱手续多的难题。

“推行养殖证后,大建村贷款总额达到5000万元,共有4个银行提供贷款,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50万元。”郑尚杰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村财政达到了100多万元,其中80多万就是海域使用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海域使用金的1/3以上用于助老等公益事业,全村320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钱的补助,其中就包括郑贤东的父母。

酒香不怕巷子深,周边县区的30多户渔民也慕名而来。来自罗源碧里乡的倪云,也在这里养殖鲍鱼。

既要人与人和谐,也要人与自然共生,大建村一直在探索。在300多亩的牡蛎养殖区,环保型的塑料浮球取代了传统的泡沫浮球,蓝橙相间,宛若“海上牧场”。大建村还计划今年在鲍鱼养殖区推广塑胶渔排,以代替木头渔排,减少海漂垃圾,保护海洋生态。而黄岐镇将以大建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渔排生产生活垃圾定时有奖收集活动。

【新作为】

让渔民吃“旅游饭”

作为连江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大建村这几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然而,在五六年前,这里是个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的“落后村”,也是不少包村干部嫌弃的“问题村”。

在2015年,村子迎来了转折。在外经商的郑尚杰决定回村建设家乡。

“没有落后的村民,只有落后的干部。”成为大建村党总支书记后,郑尚杰下定决心。他坚持不领工资,并且每年额外掏钱慰问村里老人。2016年,他更是放弃了在外面月薪1万元的工作,带领村两委全身心投入大建村建设当中。

曾经的羊肠小道变成宽敞的进村大道;乡村公园、滨海码头、篮球场一一建成;立面改造、路灯、污水管网等项目接连上马;福州市首个乡村振兴服务站挂牌成立;全省第一本水域滩涂养殖证在这里发出:大建村项目的招标量占到了黄岐镇的一半。

不仅如此,在2017年,郑尚杰带领村委会,挨家挨户鼓励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承包,成功“啃”下了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打造了“山海梯田”——春种油菜花、秋种水稻。曾经的荒山僻岭,再现了鸟语花香,让游客和村民有了休闲好去处。

“村子一点一滴地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也加入到了村子的建设当中,干部和群众慢慢拧成了一股绳。”黄端明也和村民一样激动,“到了2019年,不少干部主动要求到大建村工作。”

村子变美了,村民也变富了。郑贤东等不少渔民搬进了新楼房,年收入达到30万元。

从“落后生”到“尖子生”,大建村还在继续前行。郑尚杰告诉记者,接下去,大建村将围绕“海上七彩牧场”“石头聚落”“山海梯田”三大旅游板块,全力打造全省闻名、两岸知名的休闲渔村,让渔民吃上“旅游饭”。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记者驱车离开大建村,“山海梯田”闯入眼帘:山坡上油菜花迎着海风烂漫开放,蜂蝶飞舞,村民嬉戏。

福州晚报见习记者 王月玲 陈尚言 见习记者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