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德
福州晚报记者 全怡月/文 受访者供图
“祖辈传下来的元宵制作技艺在我手里没有变味,现在我的儿子又接过了‘接力棒’,这是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了!”昨日中午,记者来到台江区苍霞新城的耳聋伯元宵店,古朴的小店顾客盈门,耳聋伯元宵第三代非遗技艺传承人林英德包着手中圆圆的元宵,忙里偷闲和记者聊起了元宵店的“前世今生”。
由林炳祥始创于1898年清光绪年间的耳聋伯元宵,在创立之初,并无门店,均是走街串巷挑担卖。在传到林英德的父亲,就是人称“耳聋伯”的林桂芳时,他因时常跟随闽剧戏班子“行走江湖”,上头唱戏,下面摆摊卖元宵,元宵逐渐声名远播,生意红火。
“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在台江区万寿桥那里摆摊,现在改名为解放大桥了。”林英德回忆道。在林英德扛起家族技艺的传承大旗时,耳聋伯元宵有了正式的门店。
耳聋伯元宵一是讲究有嚼劲、不黏牙,二是讲究皮肉分离,有“脱核感”。“‘脱核感’就是指吃元宵也能像吃荔枝一样,皮是皮,肉是肉。”林英德说。耳聋伯元宵的外皮,选用上等的糯米磨成米浆,再经手艺人的双手搓成团状,这一步,尤其关键,揉搓的力道与手法一旦稍有闪失,入口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而有“脱核感”的味觉体验,同样离不开元宵里头包裹的肉馅,肉馅选用的都是新鲜的猪后腿肉。林英德说,后腿肉比前腿肉有胶质,煮出来的馅料能够抱团,不容易散。说起制作,林英德兴致很高,戏称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传承家族的老手艺。
如今,耳聋伯元宵技艺已经传承四代,依旧保存着那一份不变的古早味。第四代传承人林威将现代化技术引进到传统工艺中,建起工厂,拓宽电商销售渠道,让元宵“红遍”大江南北,进军海外市场。
责任编辑:赵睿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不找借口不讲条件 晋安重拳整治楼顶违建2020-04-2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