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近日,在永泰县长庆镇福斗村,百亩荒地上2台挖掘机正忙碌地刨除杂草,工人们一边用锄头翻垦着土地,一边清理着田埂里的芦苇秆。不远处,“90后”返乡青年陈怡飞和自己的伙伴正在讨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规划,他们的团队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称——“青年农人”。

辞去国企高薪工作 永泰“90后”青年返乡当起“新农人”

陈怡飞在农场查看果树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放弃高薪 返乡带动就业

刚上大学时,主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陈怡飞不曾想到,几年后自己会回乡从事农业。一次前往台湾的交换生活改变了他对农业的看法,并在他心中埋下了回乡发展现代农业的种子。

“在台湾学习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当地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我传统认知中的农业大不相同,区域特色十分明显,许多农场将休闲、娱乐、教育、生产、售卖集为一体,这种精致农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深深吸引着我。”陈怡飞说。

2016年毕业之后,他在父母的期许中成为了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的一名员工,一年收入有20万元。但是城市奔波忙碌的生活使他感到疲惫,在其他人眼里理想的工作并不是他心中所期待的。

在一次回乡探亲过程中,陈怡飞发现留在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守着家中破旧的老房,劳动力的短缺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当时只想着再不回去家乡就没人了!”陈怡飞说。

2018年,陈怡飞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福建大森林硕丰生态农场。陆续流转了2300亩土地,种植沃柑、砂糖桔,为村民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

满腔热血 一切从零学起

“真的很感激这些年轻人可以回到农村建设家乡!”福斗村书记叶幼西感慨地说。他看着陈怡飞从小长大,没想到这个走出大山的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与此同时,其他的村民心中也充满了疑问:怎么放着城里好好的工作不干,到乡下来种地?这能行吗?

对于家人、朋友和村民们的种种疑问,陈怡飞决定用行动来回答他们。

“开始就是靠着一腔热血,所有的农业知识都从头学起,我购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边学边干。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现在基本上手了。就比如沃柑,它的生长期挺长,种植时一定要按时翻土,施肥,修剪枝芽也要讲求技巧……”从对农业一窍不通,到说起农业头头是道,大森林硕丰生态农场已初显规模,陈怡飞也实现了自我成长。

随着乡创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年陈怡飞也有了自己的“90后”小团队,他们有的来自宁德、有的来自福州市区,还有长庆本镇的年轻人。

“以前听陈怡飞说要办农场,我本来是不相信,现在看着农场一天天发展,我也决定加入到他的队伍里,做个‘新农人’!”团队成员王先生说。自小在城市生长的他从事媒体工作,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一份质朴的向往,希望能够结合自身的行业优势,为农场注入新的“血液”。

开坑荒田 聚力建设家园

随着经验的累积,陈怡飞将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为他增添了不少信心。年初,他与团队伙伴又流转来百亩荒地,并将其取名为“青农百亩田”。

据了解,青农百亩田共200亩,今年计划开垦100亩试验田,其中20亩已经开始进行水稻试种植, 20亩已经完成抛荒开垦,剩余60亩地正在加紧开垦,计划本月底开垦完毕并投入种植。

“初次接触水稻种植,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选苗、育苗上遇到了不少麻烦,好在县农业局的专家帮着指导,才慢慢走上正轨。”陈怡飞说,“现在我已经是两只脚踏进农业领域了,作为乡村的年轻一代,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把家乡建设的更好。”

陈怡飞表示,在做好有机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他们还将不断拓展“水稻田+餐饮、住宿、采摘、休闲娱乐”等配套板块,尝试探索更多农业发展的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周边农户,助力乡村振兴。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投入乡村,为村庄的发展添砖加瓦。

福州日报记者 叶欣童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