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根据区委相关规定,现将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参加或操办婚丧喜庆活动第41次申报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近日,“最美长乐”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每月一次的公示汇总表。在这张表格的背后,是福州长乐区建立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持续探索。

据统计,自2016年长乐区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有3.3万余场红白喜事新办、简办,节省资金仅流向公益事业就有1400万元,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率达99.74%。过去令人倍感压力的“面子”,正在转变为群众交口称赞、积极参与的“慈善”。

强化刚性约束 管住党员干部

推进移风易俗,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长乐区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婚丧喜庆报告公示制度,每月将全市科级以上干部操办或参加情况在长乐主要媒体公示,科级以下干部则在辖区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分层分级、层层负责”原则,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管……

据统计,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长乐区共对1271名科级及以上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进行审批公示,累计查处移风易俗典型案例34起26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人,诫勉谈话36人,廉政谈话158人。

同时,长乐区在全省率先搭建移风易俗智能管理系统,以“互联网+”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精细化管理。依托这一系统,实现移风易俗常态督导不间断,始终保持移风易俗工作的“热度”。

创新柔性引导 动员群众支持

“奢办阔办糟蹋钱,排场浪费心里乱,移风易俗到身边,新事咱们就新办,旅行结婚新时尚,夫妻轻松又浪漫……”近日,由长乐闽剧团自编自导的新节目《收礼》拍成了视频,在长乐的朋友圈火了,既逗笑了观众,又传播了移风易俗观念。

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是长乐区动员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一大“法宝”。长乐区领导表示,移风易俗需要创新引导手段。为此,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发动民间剧团精心编排了一批闽剧、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开展城乡文艺巡演,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同时,长乐区发力新媒体,运用微视频的形式记录身边的移风易俗榜样微故事,《郑孝胜嫁女》《夕阳下的移风者》等微视频一上线,便大受欢迎。退休教师黄发祥等志愿者还利用长乐本土特色的社科理论讲坛等平台,结合身边事例讲解移风易俗政策。

渐渐地,群众心里接受了,工作机制也同步建立起来。

一方面,长乐区将移风易俗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区18个乡镇(街道)256个村(社区)全面推进;另一方面,打造一支由网格员、监督员、宣传员组成的1000多人的“三员”队伍,并激活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对基层红白喜事形成规范化举办机制。

大办特办减少了,简办新办成趋势。今年初以来,移风易俗带来的这种新变化,减少了人员聚集,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助力。

打造长乐慈善 形成公益品牌

长乐区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家、爱心人士将节约出来的资金转向支持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

长乐一中“00后”学生小陈,出生在鹤上镇青桥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全家仅靠着低保金和民政补助生活。前两年,小陈因家境贫困徘徊在外出打工和继续求学分岔口时,意外收到村里企业家捐赠的1万元。

原来,青桥村企业家陈峰将原本置办儿子喜宴的酒席缩减,拿出30多万元委托村委会捐给32户困难家庭,其中就有小陈一家。

小陈的受助,是“长乐面子”蝶变为“长乐慈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乐区大力引导企业家自觉遵守移风易俗有关规定、积极为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涌现出一大批慈善典型:航港铝业企业负责人陈建兰、陈建辉主动缩减为父操办丧事规模,把节省下来的100万元捐给长乐区慈善总会;金峰村企业家李景云、李景忠简办丧事,节省资金200万元捐给金峰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老、助贫、助医、助学……

如今,长乐区的移风易俗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认可。《打造移风易俗“长乐样板”》也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清风”移风易俗文明劝导行动荣获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