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暌违四年,宏琳厝期待迎客

宏琳厝全景 唐捷 摄

暌违四年,宏琳厝期待迎客

修复后的宏琳厝 刘建新 摄

“历时近4年修复,宏琳厝终于要重放光彩了!”望着恢复元气的古厝,闽清宏琳厝管委会主任黄文修感慨万千。日前,修缮后的宏琳厝顺利通过了省级二次技术验收,离开门迎客又近了一步。

台风水毁,古厝呜咽

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始建于1795年,至1823年全部落成,建造整整历时28年。目前,宏琳厝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单体古民居建筑。厝内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素有“民间故宫”之称。

徜徉在规模宏大的厝内,造型优美的燕尾脊,绘饰华丽的女儿墙,雕刻精细的垂花、斗拱……让人不禁惊叹古人的建筑工艺之精湛、布局之讲究。

但四年前,这里却是一副破败的景象。2016年7月9日,超强台风“尼伯特”带来的特大洪水,让这座古建筑遭受空前的损毁。

“当时,洪水淹进厝里的深度达到2.5至3.3米,房屋倒塌约3600平方米,损毁非常严重。”坂东镇党委副书记黄道开回忆说。

宏琳厝被损坏,让当地人痛心不已。“在政府组织下,乡亲们迅速行动起来。当时大概有60多人,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把一万多吨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出去。”黄文修介绍。清理后,相关专家立即对古厝进行了“体检”,发现厝内土墙倒塌了15面,房子倒了110多间,其他物件也损失很多,“当时的宏琳厝基本上都不能使用了”。

修旧如旧,尽复原貌

灾后不久,闽清县立即组织了消杀和止损工作,对宏琳厝部分倾斜的墙体、木构架进行支撑。可是,宏琳厝损毁如此严重,存世的相关建筑资料又不多,如何做到“修旧如旧”?

第一步是资料搜集。一方面,翻阅县志等文字资料,另一方面,向老一辈人了解当时的建筑风貌、格局等方式。

第二步是材料搜集。据黄文修介绍,工作人员四处找寻还能利用的厝内文物构件,按照这些残留构件的材料组成,寻找和研究可供修补的材料。“在屋檐的雕刻、厅堂的陈设、楼板的铺设等方面,我们都尊重原本风格设计,按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打造,最大程度还原宏琳厝的历史面貌和格局。”黄文修说。

比如,工匠们将清淤过程中捡到的旧砖、旧窗、旧鹅卵石,再度应用在古厝修缮上。在屋面修复时,瓦片均参照原来的样子采用青瓦,屋脊也是参照原型制作“白堵乌烟双线弧形”屋脊。

此外,新建外墙的墙体依然保留过去“外小内大”的窗户结构,所有的廊石都采用原材料青石二凿,并将缺损的廊石补齐恢复原貌。

修缮过程最费时费力的,当属夯土墙。“使用的原料是工人在邻近的田野里采集的,需剥去表层50厘米的耕地土壤,再掘取下层带砂石的宝盖土。每立方米原料中配以一定比例的灰土,加少许水搅拌,成为干湿性的成品料,再经15天发酵,才能被用于人工夯筑。”黄道开介绍说,墙面还要采用麻筋壳灰抹光的传统工艺,方可经受短时间的洪水浸泡。

“这次修复,宏琳厝内未嫁女子的闺阁、岗哨安防的‘兔耳’、男女佣人宿舍等标志性景点也得以再现。”黄文修透露。

加强配套,盘活利用

记者了解到,宏琳厝修复工程总投资大约6120万元。当地人说,修复后的古厝更宏伟、更完整,以前游客一个多小时能逛完,现在估计得逛上一天。

开门迎客在即,如何“活化”这座知名古建筑,考验当地人的智慧。

据介绍,为最大限度保护并发掘利用好宏琳厝,闽清县成立了文旅领导小组,并启动对外招商工作。

“过去,宏琳厝管理运营方式较为传统,效益不明显。以此次修缮完成为契机,我们计划引入专业的文旅运营团队,来‘盘活’这座复苏的古厝。”坂东镇人大主席刘珂文介绍说,当地初步计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提升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将六叶祠、芝田宫、岐庐等古建筑串联起来,打造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游览线路。

宏琳厝的修复和提升,有望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店铺招牌、路牌也全面换新,商贸重镇的提档升级和宏琳厝的正式开放,将让坂东镇的发展更具活力。”刘珂文说。

黄文修告诉记者,宏琳厝重新开放之后,中秋之夜状元筹、放火灯、舞龙等传统习俗也将重现在游客眼前。闽清县还计划引进高校、文创团队等力量,为古厝保护与合理利用注入新活力。

(记者 吴旭涛)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的魅力在哪里?10个发展中国家32名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