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市政协聚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升建设福州“健康城市”

会议现场。记者 邱陵 摄

福州新闻网8月4日讯(记者 邱陵 实习生 林友圣)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举措,是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的重要内容。4日,市政协召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暨《关于提升建设福州“健康城市”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议,委员、专家就顶层设计、引进人才、筑牢基层等方面积极建言,市直有关部门逐一回应。

今年,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市政协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议题列为2020年常委会议协商议题。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智库成员、部门代表等,深入县(市)区和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召开了17场调研座谈会,重点选择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3个子课题,同时与晋安区、长乐区、闽侯县开展市区联动调研、联动协商。最后,形成一个调研报告和6个子报告,以及建议案和项目建议清单。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

课题组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近年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得到不断补齐,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重视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够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短板突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需加快提升,公共卫生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尚需增强等。课题组从这四个方面提出36个项目建议,并明确建议措施、主要内容和责任单位等。

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在顶层设计。关于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在本次专题协商会议中,委员、专家纷纷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公共卫生是所有卫生健康工作的前哨和基础,要从底线思维和国家安全基石的战略角度看待加强卫生健康工作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福建医大卫生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跃平教授建议,福州市应率先站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他建议,要构建反应灵敏、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风险预警系统,促进技术创新与预警能力提升。

在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方面,李跃平教授建议,利用福州市疾控中心迁建的机遇,高标准建设市疾控中心,提升市疾控中心能力,并向闽东北地区辐射。另外,鼓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建包括P3实验室等在内的高水平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增强“一锤定音”的检验检定能力和公共卫生科学研究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市政协常委丁毅黎认为,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健康福州建设的数字化支撑的应有之义。丁毅黎建议,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建设福州市智慧疾控服务平台,打通疾控直报系统与卫生健康、医保监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含门店)等的数据,实现公共卫生“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就公共卫生体系顶层设计,委员们建议,应该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应在充分论证、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建设一个机制完善、力量集中的疾控体系。

市卫健委回应,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健康福州2030”行动规划》,目前市卫健委正在抓紧制定《“健康福州”行动实施方案》,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福州”建设领导体制与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目前,围绕“健康福州”建设,我市已着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等16个专项行动,细化设置了130个指标,同时围绕着16项行动筛选实施109项重点项目,市卫健委负责具体推动任务落实、指标落实、项目落实。

此外,市卫健委会同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着力推动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目前方案已在评审中,计划于2021年底全面建成并通过国家区域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

配强人才队伍,守护群众健康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人才,只有对全市公共卫生人才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补强,才能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不论是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还是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均普遍存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编制和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员偏少、业务技术人员出现断代等情况。如何结合实际,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专题协商会议中,委员、专家们纷纷献策。

市政协委员林雯建议,制定适宜的“一地(中心)一策”,用更有吸引力的岗位薪酬待遇、职业前景留住公共卫生人才,解决市属医院院感人员配置数量、质量、结构问题,以及城乡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公共卫生人员缺口大的难题。另外,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加大源头人才供给。

市政协委员董芳是福州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在她看来,在今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中,我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和不足,比如人才缺乏、技术和设备水平有待提高等。董芳建议,加强重症医学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人员配置与专业培训,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

市人社局回应,将进一步拓宽公共卫生人才晋升通道,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绩效激励机制,例如对公共卫生机构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经认定后发放2000元/月生活津贴,发放5年。对于引进人才,建立“租售补”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推行“闽都英才卡”服务模式。

市委编办表示,近年来,市、县两级编办采取创新体制、盘活存量、优化配置等措施,全市共统筹调剂事业编制1199名,优先用于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用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编制紧缺的压力。下一步,将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和用人机制,通过核定人员规模总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探索新的用工机制等,缓解编制需求压力。

补足基层短板,织牢健康网底

如何发挥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水平,织牢公共卫生服务网底,这也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题组建议,要加强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面积达标率列入市对县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场地置换、租赁、整合等途径予以保障;要提升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发展达到或接近二级综合性医院水平,提高县域分级诊疗网底承接能力;要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的村卫生所,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

市政协委员吴友情建议,除了硬件基础达标建设外,还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政策保障,享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等的医疗惠民政策。如预留部分专家号给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通签约居民服务转诊绿色通道。

委员、专家们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满足分级诊疗、应对疫情、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市卫健委表态称,要努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基层能力培训,夯实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据介绍,近年来市、县两级预计总投入2.6亿元,提升建设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目前市级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9100万元。另外,2020年市级财政下拨补助资金496万元,开展122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

坚持平战结合,加强应急保障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证明,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围绕应急保障,在现场,专家委员们就此献计。

市政协委员林雯建议,整合在榕各级各部门的专业队伍力量,建立一支“有备无患”的兼职型危机应对专业队伍和后备支持人才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针对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综合能力,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李跃平提出,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和医防融合的理念,依托滨海新城综合医院的感染病区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区域公共卫生临床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

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精准预判、科学处置。对此,市政协委员丁毅黎建议,要重视发挥医学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利用云平台和强大的AI算力,通过加强已知传染病和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的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在持续诊疗数据收集、智能分析诊断技术、症状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疫情研判,对疾病爆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诊断水平。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回应,利用我市建有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优势,加快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试点区域流行病的大数据分析和预警,促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防治管理、健康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建设。在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中,注重运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无接触式”诊疗服务新模式。

市卫健委在会上表示,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在提升传染病防控与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公共基层网底、推进医防结合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把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项目,逐项实施挂图作战,倒计时盯紧抓实,争取尽快取得实效、造福于民。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潜行者2:切尔诺贝利之心》正式发售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