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填埋场修复后处处绿意盎然。
大件垃圾处置厂。
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路面,生机盎然的绿地……如今这个风景宜人的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实在让人无法将它和昔日臭气漫天、污物遍地的垃圾填埋场画上等号。
2017年11月,福州市政府吹响进军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号角,批准通过红庙岭园区专项规划,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5371亩,建设涵盖垃圾焚烧、填埋和餐厨、危废、厨余、大件、飞灰、炉渣、渗滤液等所有生活垃圾处理的综合体系,涉及22个项目,总投资约42.6亿元。全面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到4600吨。目前16个主要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杨立宏于2016年调入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任副主任,分管红庙岭园区建设相关工作。他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福州市在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红庙岭园区就是这一实践的成果。
各进各门 再生利用
每天一早,一辆辆标识明晰的垃圾车,载着分类好的垃圾,鱼贯驰向红庙岭的各个处理厂。
园区内,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福州中城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两条处理线吞吐着厨余垃圾。一辆厨余垃圾车辆后退到机器前,工作人员摁下操作台上的一个按钮,装在车厢里的剩饭剩菜就被倒入接料斗里。“厨余垃圾经过粗分、精分、湿热水解、固液分离,再通过离心机进行油、液、渣三相分离,以及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沼渣脱水、污水预处理等环节,最后处理回收出沼气、油、水、堆肥原料等可利用物质。”公司生产部长贾记兵介绍。
“厨余垃圾都是宝。”贾记兵说,“油脂可以制成生物柴油,而液体和固渣将进入罐子里进行高温厌氧发酵,由此产生的沼气经过净化后,用于厂内燃气锅炉供热,使设备保持恒温运行,这就形成项目内部的小循环。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湿垃圾收集量的提高,我们还可以将剩余的沼气用于发电。”
在一幢银色建筑内,几辆标识“危废”的垃圾车正在往封闭的设备内倾倒垃圾。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延斌说:“目前全市每天产生近5吨有害垃圾,而我们一期投产的处理规模是16500吨/年。在这里,它们被按照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热值进行分类,除了含汞物质,其他都采用‘回转窑+二燃室’方式,将危险废物内的有害成分进行高温焚烧,焚烧后高温烟气采用配套SNCR脱硝的余热锅炉进行热量回收,废渣、废液通过层层过滤工序,达到欧盟标准后才排放。”
园区内一座四面玻璃的“阳光房”十分显眼,在这里许多碎木块被送上传输带。福州大件垃圾(园林)处置厂负责人何道斌说,大件垃圾先被运至集散点,由管理人员进行初步拆解和分类。优质木材和可翻新物件进行回收利用,剩下的在这里进一步“淘宝”。
何道斌说,这里每天可处理100吨大件垃圾、60吨园林垃圾。经过粗分和拆解的大件垃圾被大型自动化行车抓入进料口,沿着传送带输送到破碎设备中。经过磁选,金属可以被吸出并回收。园林废弃物大于5cm木材外卖变现,小于5cm的就和园林保洁垃圾、没有回收价值的木碎及布料等送到焚烧发电厂处理。
焚烧发电 炉渣成砖
位于园区中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项目造型时尚,烟囱是现代感十足的四方体。几辆黄标垃圾车驶入全透明封闭式通道,开启垃圾“升级”之路——垃圾投入焚烧炉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气,进入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焚烧发电厂负责人陈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焚烧1吨垃圾可以发电280千瓦时,焚烧设计总量约4200吨/天,若实现全部焚烧,每天可发电117.6万千瓦时,可以满足一般小城镇一天的用电需求。
“其他所有垃圾最后都会进入焚烧发电环节,焚烧后剩下的炉渣可以生产成透水砖,用在市政建设上。”记者跟随杨立宏走进炉渣综合利用场,他指着积木似的码放在广场的灰色砖块说。
在这个炉渣综合利用场,炉渣经过预处理分离了金属,使炉渣颗粒均匀,再通过加工制造成九孔砖和透水砖。据计算,1吨炉渣能够生产315块透水砖。
三个循环 科学处置
在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垃圾循环利用始终贯穿其中。
杨立宏向记者介绍,园区建设体现了垃圾处理产生的“三个循环”。“首先是大循环: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经园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成体系处理后变成电、水、生物柴油等资源,再回到生产生活中;其次是中循环:园区各项目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比如协同处置项目,它能将厨余厂、餐厨厂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渗滤液厂处理渗滤液后产生的污泥,大件园林厂破碎垃圾后产生的木屑、皮革等各个厂无法在其工艺环节中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到协同项目的RDF设备,经脱水、造粒最终用于焚烧发电;最后是小循环:园区单个项目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比如在厨余垃圾处理中,通过发电机组余热锅炉产生的热水用作高温厌氧罐的热源,沼气用于自身生产用电需求和上网发电,沼渣脱水后富含养分和有机质,厨余厂堆肥车间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其进一步转化为腐殖质,用于园林绿化的基肥。‘三个循环’确保进入园区的废弃物100%得到安全处置。”
杨立宏说,园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园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有效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体系。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总结来说是“一进四出”,即进入园区的生活垃圾经过专业处理将产出:电、沼气、砖和油。
红庙岭产业园就好比一口“聚宝盆”,被人类丢弃的垃圾进了这个门,经过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化身为宝,再次回到城市中。
(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许流钦 实习生 王凌焜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 福州仓山区城门镇千年古槐生病 专家来会诊2020-08-21
- 福州重点整治驾培六类行为 专项行动为期三个月2020-08-21
- 福州两项补贴可线上办理 下载“榕e社保卡”APP提交申请即可2020-08-21
- 福州事业单位又招一名台籍医学硕士2020-08-21
- 鼓楼区法院民事诉讼程序改革走在全市前列2020-08-21
- 福州:养老不离家 空巢不空心2020-08-21
- 福州便利店目标:让你惊叹“这也能?!”2020-08-21
- 乘客遗落卡包 司机猜出密码盗刷3万元2020-08-21
- 福州鼓楼区检察院出台一系列举措培养青年干警2020-08-21
- 福州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例 均为马达加斯加输入2020-08-21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仓山区城门镇千年古槐生病 专家来会诊2020-08-2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