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东进南下、沿江向海!上世纪90年代擘画的福州未来发展宏伟蓝图,正在加快建设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的火热实践中逐步变成现实。

2015年8月30日,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获批成立,肩负起实施“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的重任。五年来,福州新区紧紧围绕“三区一门户一基地”战略定位,全力推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福州新区获批五年来,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72亿元,保持年均10.1%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4.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1%;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1亿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拉动作用。

滨海新城是福州新区的核心区,也是福州新区建设的主攻方向。自2017年2月启动,2017年10月转入全面建设以来,滨海新城已实施5批265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1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67亿元。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数字经济风起云涌,地铁6号线、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等公共配套全面提速……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在东海之滨的长乐区拔地而起,为福州乃至福建高质量发展拓展出新空间。

更高起点再出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建设。7月29日,省政府召开福州新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现场协调解决新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指导推进新区新城建设。省领导要求,福州市和福州新区要继续主动担当、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大踏步往前走,以新区新城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新引擎。

改革创新添动力

高标准打造新区新城

新区新城,核心在“新”。改革创新,既是新区新城的天然基因,也是推动建设的动力之源。

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意义。近日,福州新区、滨海新城(以下简称“新区新城”)管理体制创新又取得重要进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福州滨海新城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5”系列文件,推动福州新区管委会力量下沉至滨海新城,与滨海新城指挥部、福州新区长乐功能区进行全面融合、一体化运作,打造扁平化、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同时,运用政府绩效管理手段,调动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性,努力做到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区新城发展。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新区新城建设中的改革创新之举层出不穷。

炎炎夏日,开工不久的滨海新城租赁房三期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建设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和商业配套设施等。

该项目充分体现出新区新城建设理念之“新”:一方面,滨海新城在全省率先落实租赁房用地,积极打造租赁房、安置房、商品房、人才房等多种类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滨海新城率先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目前累计有27个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工艺,总建筑面积约390.4万㎡,是目前全省量最大、项目密度最高、应用类别最多的区域,助推福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加速落地,为新区新城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培育出澎湃动力。

以建设用地为例,滨海新城建设过程中,通过简化优化用地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土地报批从项目生成至获批平均用时60天,提速三分之一,其中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项目用地获批仅用时33个工作日。在这项创新举措的推动下,滨海新城建设三年来共获批土地175宗19877亩,占全市获批总量的17%,充分保障了新区新城建设需求。

同时,滨海新城在全省率先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并把履行耕作层剥离义务写入土地出让方案,作为土地使用前置条件。2018年至今,新城已剥离耕作层1500亩,再造高标农田1300亩,通过移土造田,一方面增加耕地指标,反哺新城建设,另一方面有效保护优质耕作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改革创新的强力推动下,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连上马,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建设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精心谋划建设东湖“三创园”,并以此为主要载体,打造科技新城。近日,福州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优势和发展趋势,策划推出16个重中之重项目,其中多个项目正在由新区新城大力推进:打造国内一流枢纽机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打造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强支撑

大手笔推动产城融合

8月13日,知名企业海尔集团考察团专程来到滨海新城,对接推进海尔海创汇、卡奥斯工业互联网、海尔婴童等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工作。据悉,这是一个月之内,滨海新城与海尔集团的又一次“亲密接触”——7月21日,滨海新城与海尔集团刚刚在青岛签约,宣布“海尔海创汇东湖三创中心”项目落地。

“海尔海创汇的落户,对新区新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州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创汇是海尔集团重点打造的投资孵化平台,将在滨海新城建设创业项目加速器,并发挥自身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促进生物医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产业(企业)落户滨海新城,“双方将加强各产业领域的沟通合作,全面对接海尔集团生态企业,打造引才育才基地、科研创新高地、产城融合阵地,为新区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新引擎”。

建设新区新城,产业是最重要的支撑。缘此,近年来,福州新区、滨海新城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累计投资5129亿元,推动各个产业类别、各大龙头企业呈现出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良好发展势头: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年均推进超100项新区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其中,长乐恒申集团斥资400亿元引进荷兰帝斯曼公司HPOplus高水平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己内酰胺—聚合—纺丝—加弹—织造—染整”产业链的整合。

——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华为鲲鹏生态基地、阿里巴巴、东方银星、均和集团、贝瑞和康和博思软件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入驻滨海新城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等重要平台相继投入使用。马尾区引进了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马尾基金小镇、网易考拉海购等一批核心项目。马尾区物联网产业园成立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已集聚华为、中量航天等185家物联网企业。

——园区招商引资魅力十足。江阴港城完成招商项目81个,总投资约1292亿元,落地万华化学集团福建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新福兴新能源汽车玻璃产业园、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等产业龙头项目。福清功能区围绕食品产业生态链开展产业链招商,入驻项目40个,总投资255亿元。

以城育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在新区新城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初露峥嵘。

在滨海新城,通过产业发展驱动,培育形成1家院士工作站和39家国家级高新企业、19家省级高新企业。两大产业发展平台中,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截至7月31日已吸引459家企业注册(入驻),注册总资本达386亿元;临空经济区培育了网龙网络、博那德钢构、明一乳业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共形成242家规上企业规模,为新区新城建设打造出坚强有力的产业引擎。

优质配套补短板

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即将进入9月开学季,一个接一个关于教育事业的喜讯,不断从滨海新城传来——

日前,滨海实验幼儿园顺利完成初步验收,为招生开园打下基础。该幼儿园位于滨海新城核心区,为福州市教育局直属幼儿园,由市教育局投资建设,规划办学规模15个教学班,2020年拟招收2个小班、2个中班、1个大班。这所幼儿园的开办,让新城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公办幼儿园的优质资源。

与此同时,滨海新城第一小学校园建设也迎来重要进展。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即将进行初步验收。这所学校总投资约2亿元,建成后能容纳36个班级,1600余名学生。此外,滨海新城第一小学还将与钱塘小学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届时,将为周边居民子女提供优质的学习场所。

作为福州新区建设的主攻方向,滨海新城几乎从零起步,在教育、医疗、交通、市政设施等城市配套方面存在不少短板。面对群众期待,他们加快补齐各项短板,促进优质公共资源优先集聚,配套建设高标准学校、高等级医院、轨道交通等,与老城区之间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大力提升新区新城的功能品质。

在交通市政方面,累计投资4867亿元,加快滨海大通道、道庆洲大桥、地铁6号线、城际铁路F1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环南台岛滨江休闲路等重大市政设施建设,推动电力设施、垃圾处理、地下管网等公建设施向新区新城布局;

民生事业方面,累计投资1418亿元,加快推动滨海新城综合医院、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促进福州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在新区新城落地;

在文化服务方面,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二工人文化宫等公共配套加快建设,引进商务印书馆福州阅读中心和全国最大创意生活体验书店“言几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配套不断完善;

在生态宜居方面,实施水系治理、湿地保护、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作,推进三江口“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景观带等,确保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控制范围面积不低于新区面积50%,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如今,新区新城在加快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依托“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市容、市政等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互动联动,努力塑造城市管理样板区、示范区。

对外开放树标杆

新思路拓展两岸合作

8月4日,在位于福州新区的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内,举行了福建省首批风电机组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启运仪式。此次出口的金风科技GW140-3.4MW机组主机、轮毂以及配套零部件,将用于土耳其最大的分散式风电项目-Yucel项目。

向“一带一路”出口风电机组,是福建省推进“一带一路”和“丝路海运”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福州新区发展迈上了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新高度。

根据战略定位,福州新区的建设目标,既包括“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也包括“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因此,在建设中,他们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两岸合作,通过福州自贸片区、江阴港海丝航线等开放平台,以新思路谋划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在交流合作方面不断拓展新领域、取得新成果。

近日,随着最后一个铁路集装箱顺利装船,装载了10个铁路箱的“SWANLAKE/天鹅湖”轮从江阴港起航,标志着“海丝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海铁联运外贸业务首次实现铁路箱下海出境,直接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创了福州港外贸铁路箱全程运输、货物“一箱到底”的全程多式联运新模式。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新模式有利于江阴港发挥港口集疏运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预计会吸引更多的腹地外贸货源选择海铁联运,使福州港成为去往日韩和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便捷出海口。目前,江阴港8条航线入选“丝路海运”冠名航线,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标箱。今年1月至5月,江阴港海铁联运业务省外集装箱到发总量同比增长104.9%,树立起福州新区新城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同时,在对台合作方面,依托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新设台资企业416家,注册资本折合人民币59亿元。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14家企业被授予“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入驻台湾企业近300家,吸引台青700多人。琅岐至马祖南竿客运航线开通运营。

此外,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平台正在进一步完善,门户功能进一步凸显。福州港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80条,今年上半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货物吞吐量达1.1亿吨,同比增长15%,发展势头强劲;福州国际机场开通航线119条,通达巴黎等22个国际热点城市,2019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476万人次,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悉,批复的项目总投资214.69亿元,将建设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等三大部分,预计2024年建成投用,近期(2030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飞机起降27.7万架次的需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门户枢纽机场,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的建设,将助力福州新区新城对外开放实现又一次飞跃。

(肖建明 杨家 铸欧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