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一座座福州古厝在得到修复后被活化利用,成为人们探寻闽都文化历史的“路径”;一个个传统节日被赋予新时代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记忆;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免费文化大餐;一件件文艺精品,为人们提供精神补给;一处处“高大上”的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成为人们亲近文化的乐园……

福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护、赓续城市文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以厚重文化涵养有福之州,为城市增添人文底色。放眼榕城,一张张因文化涵养而绽放的笑脸,让人们看到了榕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这其中体现着福州的活力,传递着福州的文明,彰显着福州的魅力。

 保护历史遗产 增添城市人文底色

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福州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不负嘱托,不负历史馈赠,福州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金秋九月,阳光照在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黄培松故居大门上,为故居镀上了一层金晖。这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已完成修复,将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市美术馆(新馆),力争9月底正式对外开放。据介绍,这是新一轮福州古厝提升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

福州市美术馆(新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厝在修复中,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市民入馆,可在参观书画、摄影、雕塑等视觉艺术作品的同时,身临其境感受古厝的古朴之美。”

在上下杭出生、长大的市民陈苏说:“福州古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曾经破旧、杂乱的古厝不仅得到科学保护修复,而且被活化利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让我们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福州古厝是福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掌纹,一墙一瓦镌刻着历史的痕迹。黄培松故居被保护修复并被活化利用只是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缩影之一,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300多亿元,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我市举行为契机,举办了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启动了新一轮古厝提升行动,全面梳理老城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福州元素,中山路等一批传统老街巷得到保护整治;冶山、烟台山等一批历史风貌区得到保护修复;于山大士殿等一批重点文物建筑得到保护修复;马尾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开街……闽都千年文脉得以赓续,为市民牢牢守住了精神家园,留住了福州城市的“根”与“魂”。

 弘扬传统文化 提供城市文明养分

春节团圆、元宵热闹、清明缅怀、端午追忆、中秋赏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福州厚植历史文化优势,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文化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滋润人们的心灵。

祭星乞巧、分豆结缘、茉莉传情……今年七夕节,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格外热闹,一系列富有福州独特传统文化印记的七夕传统习俗展示活动相继上演。身着汉服到三坊七巷参加活动的市民林心玲告诉记者:“福州七夕传统习俗真有仪式感,传统节日内涵太丰富了。”

在市委文明办的培育下,“七夕”演化为了“邻里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吃豆攀讲,人们有了更多联络情感的机会,邻里和睦在“邻里节”活动中得以深化。

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拗九节”,从2005年起,在市委文明办的推动下,“拗九节”从当初各家各户儿女的行动,演化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孝老爱亲节”,如今其已成为最具福州特色的传统节日。市委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福州历史文化深厚的优势,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将之打造成具有品行教育作用的节日,激扬文明,让社会更和谐、有序。”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南宋学者吕祖谦眼中笔下的福州充满着诗书气息,这“读书声”迄今仍在福州的巷南巷北传响。从2006年起举办的福州读书月活动,年年不辍,让有福之州书香满城。

经过10余年耕耘、培育,福州读书月活动从最初的一株小树苗,茁壮成长为文明福州的响亮品牌。累计举办读书活动800多项,参与市民超过800万人次。

读书月活动为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浓厚的诗书气息,滋养着文明,成为福州开展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生动缩影。

以文化人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设施是把城市文化品位具象化的平台,是凝聚城市文化力量,并使其不断发散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福州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文化惠民服务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我们在家门口又可以看到国际化的文艺演出啦!”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将于9月13日正式复演,这一喜讯连日来刷屏福州文化爱好者的朋友圈。

2018年10月10日正式首演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造型独特优美,从空中鸟瞰,宛若盛开的茉莉花,是福州新地标。

年过古稀的市民杨群是激情广场大家唱合唱平台的歌友,他曾与歌友登上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舞台,放声高歌。他告诉记者:“中心视听效果特别棒,是我们市民家门口的国际艺术客厅。”

除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近年来我市还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文化设施,福州市图书馆(德旺图书馆)、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福清市文化艺术中心、永泰“六馆一中心”等数十个市、县大中型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福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提升。

好消息不断传来,我市将再添两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选址晋安湖畔的福州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和福州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将于年内动工。两馆新馆在设计上彰显前瞻性,将搭建智能网络系统,可提供演出预约、培训教室时段预约和智慧阅读等服务。建设工期3年。

接连不断的文化惠民演出也让市民乐享文化大餐,我市打造的“文化惠民”进社区、农村、校园、军营、企业、广场活动,现扩展到了进景区,文化惠民受众面进一步扩大。据介绍,“文化惠民”活动已坚持20年,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成为我市闪亮的群众文化服务品牌之一。

如今,福州一批舞台演出作品也紧锣密鼓进入了复排,如音乐剧《茶道》、闽剧《孟丽君》等。

好剧本是好作品的基础,剧本乃一剧之本,我市于2019年启动了“春种计划”,内容涵盖剧本打造、评论研究、专业素养提升等——一波好剧本已安排上,大家又有好戏看啦!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