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州市各级各部门精准发力,紧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帮扶政策,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兑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承诺,让贫困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庆假期,记者走访了多名脱贫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房顶插上红旗,门前挂上灯笼……10月1日,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脱贫户兰宝金正装点着自家房屋。“我要把新房弄得喜庆一些,红红火火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兰宝金欣喜地说。

兰宝金今年53岁,家里有4口人。妻子常年有病在身,无法劳作,一儿一女尚在读书。以前,兰宝金只能靠在城关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遂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不是一个懒人,村里给我机会,我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兰宝金说,在南洋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峰的帮助下,他跟着城关的一位老木匠学习木工,靠着勤劳肯干,仅一年多就顺利脱贫。

生计解决了,还要解决住房。兰宝金一家在村里的老宅是土木混合的危房,墙壁裂着拇指大的口子,已经10多年没有住过人。村两委将村口一块闲置的宅基地免费流转给兰宝金,并帮助他向银行申请贷款,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忙,他很快就筹齐了建房款。

去年9月,兰宝金的新家正式动工,经过两个多月建设,一栋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拔地而起。新房宽敞明亮,电视机、热水器、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

今年,兰宝金的手艺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南洋村的古民居兰家大院要改造成畲族文化传承地,村里信得过我的手艺,让我组了个木匠队参与施工。之后,霍口乡也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古民居修缮工程。”兰宝金自豪地说,现在,自己做木匠一年平均可以赚三四万元,入股蔬菜合作社,一年还可收入约6000元,生活既幸福又充实。

兰宝金说,今年是搬新家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意义特殊,“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收获季提前还清贷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逢喜事精神爽,颇丰的收获让吴标生夫妇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吴标生家在闽清县省璜镇佳垅村。国庆假期是不少市民外出旅行的日子,但是吴标生夫妇可有得忙了。前两天,他们刚刚卖了一只羊,拿到1800元。老吴说:“趁着最近农忙刚结束,得赶紧给家里剩下的6只羊搭一个新的羊圈,让自家的羊住上‘新房子’。”

地里的水稻前阵子刚收完,1000多公斤的水稻足够一家人吃一整年。为了不让田地闲置,夫妻俩又忙活着在地里种上青菜。现在正值青菜生长的关键期,夫妻两人都在紧盯着田地。不久,这些青菜又能为家里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了收成好,夫妻俩还有其他可以高兴的事。今年前三个季度,吴标生全家总收入达43700多元,眼看着贴息贷款要到期了,父子俩日前将家里的存款取出来,提前还清了贷款。老吴说,国家给贫困户贴息贷款,自己也不能辜负了国家的帮扶和照顾,一定要准时还清贷款。

如今,吴标生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他脱贫前不敢想的。时间回到2016年,吴标生一家因病致贫,没有稳定收入,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第一帮扶责任人省璜镇畜牧站张小清的帮助下,吴标生一家开始养起了牛羊,还申请了贷款,儿子也在张小清的介绍下到广东务工。

吴标生介绍说,目前儿子在施工队打工,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孙女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乖巧懂事,平常由夫妻俩带着。

脱贫后成为公益达人

整理图书、借阅登记、打扫卫生……国庆假期,永泰县嵩口镇溪湖村脱贫户杨仁灼没闲着,在嵩口镇公益图书馆内,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节日期间,游客比以往更多了。”杨仁灼一边笑着说,一边将手里图书的信息录入电脑。“工作虽忙,但我感到很快乐。”这份由镇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让他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新技能,杨仁灼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同时每个月也增加了1800元的稳定收入。

帮扶责任人汪美珍告诉记者,2009年,一场车祸让杨仁灼思维迟钝,一边眼睛几乎失明,妻子离他而去,只剩下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生活举步维艰。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靠着勤劳的双手,三年后顺利脱贫“摘帽”。

除在镇公益图书馆工作外,杨仁灼积极参加“自然农法”“小海狸”等手工艺技能培训,学会种植养殖技术和编织灯罩;参与由镇政府组织的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主动申请蜂箱养殖与百香果苗木;通过各项扶贫资金,扩大獭兔和李果的养殖规模……现在,杨仁灼一家的年人均收入可达2万多元,“比镇里很多人的年收入还要高”。

钱包“鼓起来”,思想也不忘“富起来”。作为镇公益图书馆的志愿者,杨仁灼利用业余时间充分了解嵩口当地的民俗文化,并为游客讲解。身为联络员的他,为“同一片蓝天”冬夏令营出谋划策,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与场地。杨仁灼还联系“嵩口老人会”“青嵩家园”等志愿者,依托青建协、青创会等青年社会组织平台,开展“清洁家园”“拗九送粥”等公益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定西小伙在榕大展拳脚

调试系统,统计数据,作好对接协调……这个假期,在“智慧鼓楼”服务中心工作的王星可谓格外充实:“数字峰会马上就要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我也要努力为福州发展贡献一份力!”

今年26岁的定西人王星,已在福州工作了3年。“我的大学生涯就在福建师大度过,福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王星表示,毕业之后,福州的风土人情,昔日的恩师与挚友,仍令他思念不已。2017年,福州与定西正式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并针对定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定向招聘。2017年9月,王星和另外90多名同乡顺利通过招聘,来到他熟悉的榕城。

“刚刚落地福州的时候,房租是个大问题。好在了解我们的情况后,单位立刻出钱安排我们住进了公寓,解了燃眉之急。”

入职后,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王星很快便在“智慧鼓楼”服务中心中大展拳脚。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乃至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台前幕后,都留下了他辛勤工作的身影。他已成为中心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经过辛勤工作,王星家顺利脱贫:当年因弟弟妹妹上学和老人看病所欠下的债务已全部还清,弟弟也在杭州顺利工作。一家人正向着小康生活大踏步迈进。这几天,王星准备带着爱人去平潭岛旅游。

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 阮冠达 见习记者 冯雪珠 叶娴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闽韵传承,研旅古今”——首届福建研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