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头顶盘红绳,寓意凤头;衣服绣花边,好似凤羽;花带扎腰后,如同凤尾;银饰叮当响,象征凤鸣。这是罗源畲族女性服饰的精粹——凤凰装,曾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

在罗源美丽的畲族村落竹里村,记者见到了制作凤凰装的手艺人——兰曲钗和兰银才父子。前者是罗源畲族服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者在第五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展中荣获“中国畲族服饰优秀传承人”“最具匠心传承奖”等多项大奖。

一针一线

坚守40多年

在竹里村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父子俩飞针走线、巧手绣花,正赶着订单。父亲兰曲钗不善言辞,但一两天内就能织成一套凤凰装;儿子兰银才善于创新,抖音号上一条相关视频就有数万播放量。

一套凤凰装由凤冠、凤身、凤尾、凤鞋等组成,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这是一门精细活,考验手艺和耐性。“祖上数代都是畲族裁缝,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兰曲钗为了传承父辈技艺,从13岁起学习绣制畲族服饰,一绣就是40多年。

“在以前,不论下地种田,还是吃饭串门,大伙都穿着畲服,一人一年至少要四五套。可后来,畲服压箱底了,只有结婚、‘三月三’这样的日子才能看到,做衣服的人更是少了。”20多年前,畲族服饰曾濒临消亡,兰曲钗也迫于生计离开了罗源。直到2007年,看到罗源、连江掀起“畲服风”,他毅然带着儿子回到老家,重新挂起了招牌。

为了坚守老手艺,兰曲钗有时穿针引线数个月,就为一个手绣花纹,这也为他赢得了“畲族第一绣”的名号。

“绣制花纹,要先根据个人的身材来决定捆扎条的宽度,稍微偏移一点,衣服就不合身了,而红白相间的捆扎条需要叠加40层。”兰曲钗一年要做400套畲服,常常在缝纫机前一坐就是15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要干到凌晨。虽然辛苦,可一旦有顾客上门求衣,他的脸上便多了缤纷色彩。

守正创新

让畲服流行起来

“畲服里有我们民族的文化、乡愁。”为了将畲服技艺传承下去,兰曲钗把家打造成了畲服作坊及传承示范基地,坚持收徒、传艺,带动村里畲服发展。如今,基地内平均每年会有近五千件的订单,创造了四百万元的营业额。2018年,他还入选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看到父亲手上越来越厚的茧、越来越弯的腰,以及岁月在脸上织的一道道皱纹,兰银才接过了传承棒,并入选了市级非遗传承人。

这几年,兰银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加入现代服装的元素,让顾客穿得更舒适、更时尚。

为了让畲服登上大舞台,兰曲钗和兰银才父子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青年节等。去年7月,父子俩还把罗源凤凰装带上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向世界展示畲服之美。今年9月,兰银才让模特穿上了自己精心缝制的凤凰装,走上时尚T台,在第五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展中荣获大奖。

父子俩积极奔走在畲服传承的路上。兰曲钗担任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外聘导师,兰银才则在罗源松山中心小学开设了畲服制作的课程。“我们希望有一天,畲服也能流行起来!”兰银才说。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肖丹 文/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