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鼓楼区“一二三”举措打造家门口的长者学堂

南街街道长者学堂内,曾旭(左三)在学习书法。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叶欣童 通讯员 彭辉

10日上午,王桂兰跟着老师到西湖公园拍菊花,手机摄影越来越溜了;曾旭提笔写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扶贫主题书画展做准备。他们来自不同街道,兴趣爱好各异,但都是鼓楼区长者学堂的学员,在家门口实现幸福养老。

今年,鼓楼区在所有街镇创新开办“长者食堂+学堂”,并将此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鼓楼区委老干部局、区老年大学作为长者学堂承办单位,将“一二三”举措贯穿建设运行全过程。目前,鼓楼区所有街镇的长者学堂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一套机制,抓实督促指导

位于市中心的津泰路寸土寸金,却有一处上千平方米的共享场所,既是东街街道党员政治生活馆,也是一间长者学堂。

楼梯边的新增扶手、休闲区的健身器材、靠背桌椅和软包沙发……东街街道长者学堂对老人们的用心都融在细节里。针对最重要的教学活动,这里不但有一个开放式大厅,还有3间多功能室,数字屏幕、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墙上,上课时间、授课内容、管理规范一目了然,进一步鼓浓学习氛围。

长者学堂的成功落地,得益于一套“三方联动齐抓共管长效机制”。鼓楼区委组织部总体指导,区委老干部局、区老年大学直接指导、街镇主导,打通了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场所选址是长者学堂建设的第一步。每一块场地都经过前期走访、现场督促,确保建设工作走在序时进度之前。”鼓楼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晖表示。

一次次现场督促指导,一场场建设交流推进会,一个个建设性意见建议,让长者学堂阵地持续完善,如今不但功能区域划分合理、教学设备齐全,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8月底,鼓楼区十街镇统一挂牌的长者学堂全面建成,成为区老年大学拓展教学阵地、延伸老年教育的重要平台。

两项融合,加强功能优化

“有了长者食堂+学堂,我们可以吃得好、学到老!”水部街道闽都社区居民王桂兰既是长者食堂的常客,也是长者学堂的学员,生活过得有滋味,更有“知”味。

鼓楼区在长者学堂建设过程中融入多样元素,最突出的就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与鼓楼其他街镇长者学堂一样,水部街道依托长者食堂平台开展老年教育。在水部街道长者食堂里,老人们用餐前后,可以用手机扫一扫墙上的二维码进入“长者学堂云课堂”。“辖区党建共建单位福州聚春园集团还不定期安排党员厨师,在这里开展闽都饮食文化课,让老年人获得物质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水部街道党工委组织统战委员陈龙飞说。

水部街道还将长者学堂平台延伸至党校教学点。“我们每月邀请省、市委党校教授或专家开展讲座,上一期刚解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陈龙飞说,该教学点还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通过党建超市、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等平台号召辖区单位党员参与每天的养老志愿服务。

“党建元素”融入场所设置、课程内容中,让长者学堂的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鼓楼区各街镇依托长者学堂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更多辖区老党员参加,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课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大基础,凸显建设成效

10日9时,南街街道长者学堂准时开启书法课堂。台上,鼓楼区老年大学请来的老师一笔一划示范,台下,“银龄”学员们握笔凝神。墙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标语正是此刻写照。

“我在鼓楼区老年大学上了10几年的书画课,以前一个班都是30多人一起,虽然热闹,但老师很难兼顾所有人。”南街街道居民、鼓楼区老年大学书画班班长曾旭说,南街街道长者学堂开办后,征集了大家的意见建议,定下每周二上书法课,上课地点更近、环境更好了。

长者学堂渐入佳境,阵地建设、学堂运行、办学内容成为三大基础。区委老干部局、区老年大学不仅督促指导街镇建设长者学堂,还制定了《长者学堂建设工作要求》《长者学堂管理制度》《学员守则》等管理制度。

各街镇有专人负责者学堂的日常管理,区老年大学则对接落实办学要求、教学内容。学堂规范运行的同时,区老年大学与各街镇不断创新谋划办学内容。

线上,长者学堂对接了省、市、区老年大学“空中课堂”,包括太极拳、茶艺、书法、舞蹈、时政、养生等课程。区老年大学还录播了古厝文化、民俗文化及福州方言八音嗽语等主题课,闽都传统文化大餐收获满满点赞。

线下,各街镇长者学堂因地制宜,东街街道教习太极拳、水部街道培训手机摄影、鼓东街道推出手工课……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还在不断更新拓展中。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