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2月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沈华凤 周彬彬)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可别因为常见就不当回事。最近,两年前曾切过肠息肉的李依姆,就因未遵从医嘱做定期复查,息肉发生癌变。
两年前,50多岁的李依姆出现排血便的症状,担心自己得了肠癌,遂赶紧上医院做肠镜检查。检查只发现了结肠息肉,医生当即在肠镜下为她把息肉切除。术后,得知自己并非患癌,李依姆松了口气,将医生叮嘱定期复查的话抛到脑后。
上周,李依姆在刷手机时,偶然看到一篇医疗科普文,说肠息肉可能癌变,这才想起该去复查。这次,她换了一家医院,到福建省老年医院做肠镜。
不料,这次检查竟发现她患上肠癌。通过肠镜,医生在距离她的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在镜下切除后送病理化验,结果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程度为早期。
所幸病情发现及时且该病灶被完整切除。医生建议李依姆3个月后再行复查。
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何铖介绍,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凸起的赘生物,通俗地说,就是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成人的发病率在40%左右,发病高峰为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为肠癌。” 何铖指出。
何铖说,根据癌变的可能性,肠息肉可分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10-15年),终有一天会癌变。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如果长得比较大,存在时间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发现肠息肉,医生通常建议切除。
何铖提醒患者,非肿瘤性息肉切除后,可1年复查1次;若息肉为腺瘤性,切除后3个月应复查1次,若复查无异常,可半年至1年后再查。
责任编辑:赵睿
- 男子十几年天天喝自酿地瓜烧 肠道长出9块大息肉2019-06-19
- 福建省级达标高中不搞“终身制”2017-08-20
- 厦门5岁女孩胃里长巨大息肉 原是患罕见遗传病2017-02-08
- 厦门:广东男子术后不去医院复查 左眼差点失明2016-10-28
- 宁夏一事业单位考生成绩前后不一 复查5人成绩有误2016-08-27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群众体育系列赛之一 2020-12-0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