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闽剧: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闽剧《林则徐与王鼎》剧照。(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有一种乡曲叫闽剧,有一种乡愁叫闽剧。漫步福州大街小巷,闽剧爱好者的自娱自唱,不时吸引过往市民驻足;舞台上,大幕拉开,开场丝竹声初动,场下已是掌声如潮——爱闽剧、观闽剧、唱闽剧已成为不少福州人的生活方式。

发现档案>>

闽剧又称“福州戏”,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溯源传承>>

历久弥新 闽剧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讲述人: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传承人 杨东

闽剧起源于明朝末年,由明清时期的儒林班、平讲班、江湖班和清中后期的徽班源流融合形成,俗称“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晚清至民国,闽剧快速发展并进入兴盛时期,当时班社林立、剧作丰富、艺术精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涌现出了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秋藩等“四大闽剧名旦”为代表的名家大师。

1949年以后,闽剧艺术获得新生,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迈入了历史上第二个高峰期,许多闽剧团创作和改编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并多次受邀入京演出。

改革开放后,闽剧艺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特别是1990年~1995年,市委主要领导对闽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多次深入文化院团调研,观看闽剧演出,亲自指导工作。闽剧《天鹅宴》《丹青魂》《贬官记》《画龙记》《兰花赋》《红豆缘》《王茂生进酒》等剧目屡获国家大奖。

1993年5月,第三届中国戏剧节首次走出京城,由中国剧协和福州市政府共同举办,不仅创造了中国戏剧节的“福州模式”,也开辟了中国戏剧节举办的一条新路径(此后中国戏剧节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值得一提的是,时隔26年,第26届中国戏剧节于2019年10月至11月在福州举行,本届戏剧节期间,共有24种艺术形式的30台优秀剧目在福州轮番上演,参演团体不但有国家级、省级重点院团,还有基层和民间职业剧团,展示了我国戏剧舞台繁花似锦的可喜景象。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闽剧艺术事业发展,近年来,福州深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保护、扶持福州地方戏曲曲艺的实施意见》,从抢救保护、普及推广、理论研究、服务群众、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出台了《福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与奖励办法》《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评选奖励办法》《福州市文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扶持闽剧剧本创作与精品打造,扶持培养中青年闽剧优秀人才。

同时,福州积极打造闽剧精品,《画龙记》《红豆缘》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天鹅宴》《丹青魂》先后荣获“文华大奖”“文华奖”等全国大奖,《王茂生进酒》《红裙记》《林则徐复出》《兰花赋》等一批优秀剧目获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艺术大奖,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演员吴则文凭借在《兰花赋》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福州继闽剧名家陈乃春之后,再度获此殊荣的闽剧演员。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也由此成为省内少数同时拥有两朵“梅花”的院团之一,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闽剧风采,展示了福州文化的软实力。

此外,福州组织开展了闽剧普查工作,挖掘、整理和保护优秀传统保留剧目、现存闽剧文献资料,搜集、保护散落在民间口口相传的闽剧珍贵史料与文物遗存。福州还编辑出版《闽剧传统剧目目录》《闽剧历史资料汇编》《闽剧老照片》《叙事——福州闽剧评话伬艺保护传承的集体记忆》,深入开展闽剧传统剧本、老照片、音频和视频数字化保存,扫描剧本20多万页,整理、装订剧本近3600多册。

推进闽剧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也是传承弘扬闽剧艺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福州通过举办戏剧会演、闽剧节、闽剧折子戏大赛等,不断拓展受众范围,闽剧《兰花赋》不仅在全省巡演,观众近20万人次,还受邀入京,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央党校演出。

今年11月15日,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在榕成立,联盟的成立是对闽剧教育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社会化机制的探索,是闽剧艺术院团进行教学、创作、实践、科研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的“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大专班(学制3年)于2017年11月正式开班。这是福建唯一的表演艺术专业“二元制”试点项目,也是全国首次以“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戏曲高层次人才。

专家点评

闽剧明天会更好

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福州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陈乃春

闽剧是福州戏曲的代表,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宝级的福州非遗项目,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闽剧艺术所反映的内容,以倡导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忠正贤良、道德伦理为主流,体现了福州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性格,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闽剧艺术所展现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儒林风韵的“雅”,又有市井乡土的“俗”,雅俗共赏。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闽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我们相信,进入新时代,闽剧明天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