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身处对台前沿,福州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作为八闽首邑,闽侯主动作为,着眼大局大势,以务实举措开展对台工作。一份荣誉的授予就是一个生动的切面。本周,闽侯评选了首批“首邑英才”,其中5名台湾优秀人才凭借在各自岗位上的突出贡献位列其中。他们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今日,记者为您深入讲述。

含金量:优秀人才名副其实

手捧证书,吕元锦表示:“与有荣焉!”回想与闽侯共同成长的十多年,他感慨良多。

1995年,两岸携手组建东南汽车,这是闽侯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时在台湾的吕元锦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当时我参与了东南厂区的规划工作,印象很深,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橘子林,现在已经发展成年产15万台汽车的规模了。”

2008年,在公司的安排下,吕元锦从台湾初到东南汽车,负责生产部门。彼时,东南汽车正处于从引进车种到自主研发转型的关键阶段,吕元锦不仅要把台湾的管理经验引入东南汽车,也和团队担负起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的重任。

受到孩子的启发,吕元锦萌生了让机器“说话”的想法。“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不仅要读懂我们输入的指令,还要有表达他们‘情绪’的能力。”为了这个目标,他与团队潜心研究,改造了171台设备。他们成功了!2017年,东南汽车获得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福建上榜的企业仅有两家,这意味着东南汽车的两化融合的进程成为福建乃至大陆智能制造业的标杆。

伴随着无数在生产线上忙碌的日夜,吕元锦一步步从生产部负责人到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再到如今的总经理助理。2018年,他还获得了福州市劳模的荣誉。“我也会一如既往,尽自己所能,为闽侯工业贡献微薄之力。”

新鲜感:近距离观察大陆的窗口

在台湾任教时,曹海涛就是一名“大陆专家”。从1998年就读研究所时开始研究大陆经济,至今已经20多年。不过,2016年来到位于闽侯的闽江学院工作之后,他对大陆的认识又刷新了。

曹海涛是闽江学院引进的第一位台籍教师,目前在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是闽江学院“闽都学者”特聘教授。他热衷于钻研,喜欢从专业角度来观察大陆的发展变化。

前不久,他受邀参加福州市台港澳办在三坊七巷台湾会馆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会上,他了解了福州市“十三五”成就和“十四五”要做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福州的人均GDP逐年增加,在大陆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十。”

正是因为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大陆的快速发展,曹海涛对这里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幸福感:政策服务体贴入微

今年,陈乃嘉的合约到期,她没有犹豫,决定继续留在闽江学院任教。谈及多年在福州生活、工作的感受,她表示,当初选择这里选对了!

2018年,陈乃嘉在美国取得声乐博士学位后,来到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任职,现任声乐教研室主任,“求学时期我就曾多次来到福州演出,这里的人都很热情,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也了解到福州的引才政策力度很大,来到这边以后感觉确实如此”。

陈乃嘉告诉记者,除了享受租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学校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台籍教师的群组,有任何问题在群组中都可以得到解答,“学校定期举办交流会,对我们台籍老师非常关心,‘闽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在授课过程中,陈乃嘉也找到了幸福感,“我读书学习就是为了能贡献所长教育英才,学校多元化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学生们勤奋好学,课后也会跟我分享,我很乐在其中”。

为了弥补之前在国外求学与家人分别的时光,陈乃嘉将父母从台湾接过来同住,“他们也感觉到在大陆生活的许多便利,非常习惯,未来我也想长期在福州发展”。

使命感:滨江新城有“我”助力

引进一批人才,组建一个团队,支撑一门学科,带动一方发展,这是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台籍教师团队、建立机器人学院的初衷和意义,曾燕明就是团队一员。

这个台籍教师团队一共5人,都是在机器人相关专业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博士,各有所长,又能优势互补。曾燕明个人近三年就发表了24篇国际论文,拥有4件专利授权,还有2件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审查,主持或参与3个科研项目……

曾燕明表示,希望为建设数字福州和闽侯滨江新城尽一份力。谈及未来的规划,曾燕明表示,愿意长期留在福州发展,“学校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不管是在待遇上还是服务上,都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心投入在研究和教学上,我也计划把家人接过来一起生活”。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张存金 苏枫 陈建鋆 林荣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