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在罗源,有这么一位扎根农村23年的“女秀才”,她就是罗源县农业农村局科教站站长、市级科技特派员杨爱玲。

智慧农业种出

甜美多汁草莓

走进松山镇大获村的樟岩山智能温控大棚,诱人的草莓一排排整齐地种在离地1米高的立架上,工作人员站着采摘,十分轻松。

“在杨爱玲站长的建议和指导下,我们在2019年10月建成了这个10亩智能物联网草莓大棚,向高科技农业转型。”罗源县樟岩山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丁介绍,智能温控大棚综合运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温度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大节约了人力。“传统草莓种植一人管1亩都吃力,现在10亩只需要两个人就能轻松管理,而且亩产量是传统种植法的两倍。”张国丁说。

杨爱玲告诉记者,当初技术刚引进时,由于气候条件差异,没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批草莓“徒长”(草莓只长叶子不结果)。为此,她邀请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前来指导,自己还多方查找资料,学习相关技术。第二批种出的草莓虽然香甜,但水分不够,还需调整水肥系统。

“杨站长三天两头来大棚里,一个水孔的流水量多少,都需要反复调整。”张国丁说,最终去年9月种下的草莓又大又甜,水分充足,每周末都吸引不少游客到此采摘。

尝到科技甜头后,张国丁在杨爱玲的指导下,还试验葡萄套种草莓、小西红柿等新技术,取得良好效益。

田间“女秀才”

争取补助资金

罗源是全国食用菌大县。“我读初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菇。因缺少技术,我爷爷一年辛苦到头,却没有好收成。”杨爱玲告诉记者,为此她后来报考了农校,选择了食用菌专业。

1997年毕业后,杨爱玲就扎根农村,努力学以致用。她曾当过白塔乡应德村驻村干部。

农业生产要发展,资金少不了。“一开始去申请资金也很不好意思,每个部门都有难处,但看到村民期盼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上。”杨爱玲说。

当时,性格内向的杨爱玲就像变了个人,把没用的“面子”抛掉,和村支书一起争取到70万元的农田水利补助资金。

2012年,她担任县农业农村局科教站站长后,主抓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原来基层农技人员少、技术落后,体系薄弱。”杨爱玲说。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杨爱玲对症下药,建立了全县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计划,激活了农技人员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20年,罗源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农技人员的服务率、入户率和农民的满意率均超过95%。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黄益辉 文/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三届振兴杯武夷岩茶大赛奖项揭晓 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