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今年春节,福州马尾区的船政文化景区,成为热门打卡点。升级改造后开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增了老插床、左宗棠创办船政奏折等珍贵老物件、文史资料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七天假期,船政格致园、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还有罗星塔公园和昭忠祠等深受游客喜爱。船政文化景区接待人数37070人次,占全区总接待人数的三分之一。”马尾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林财能介绍。
活化船政文化遗产,打造成网红点,马尾区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迎接世遗大会,打造特色闽都文化,马尾区投入巨资建设船政文化城、船政博物馆等,为船政文化遗产找到了家。同时,通过延伸文化内涵、利用科技手段,探索“船政+”,打造具有闽都特色的文化品牌。
游客与AI机器人合影。
大手笔,打造中国船政文化城
今年,福州市提出打响五大国际品牌,闽都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而船政文化是独具特色的闽都文化品牌。如何借力世遗大会东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马尾区大手笔投入,把船政文化做大做强。
近日,中国船政文化城、船政博物馆等与船政相关的多个项目,纷纷集中对外开放。其中,春节假期,船政文化城新开放的船政片区老建筑、绘事院,以及船政格致园、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吸引了众多游人参观。
“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是马尾整合资源大手笔建设的项目,也是省文化产业十大项目之一。”福州中国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让船政相关遗迹从“工业遗产”留存,提升为宣传船政科学与爱国、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载体。
船政老建筑的修缮保护,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铁胁厂是造船厂片区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几经磨难,仅剩一个钢构架遗留至今。“由于处于沿江地带,潮湿的气候容易锈蚀钢构,为了保护它,我们在外围构筑起一座钢构玻璃房,将原有铁胁厂钢构以文物的形式在内展现。”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黄平说。
此外,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机装车间,此次修缮前已成为危房。“本来需要拆除,但为了留存历史,我们在原有的土木框架结构上包上了钢材,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并将原本的黄土砂浆一点点剔除,换成了水泥砂浆,以此来抵御沿江的潮气。”黄平说。
除了铁胁厂和机装车间,项目一期还重点修缮综合仓库、机装课仓库等厂房以及相关建筑,同时建设船的诞生广场、1866广场。船政文化城船厂片区保护修缮项目以尊重历史为首要前提,同时通过引入双创项目,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老插床。
添内涵,船政文化遗产有了家
“船政博物馆这次重新开放,有了不小的改变。”近日,位于马尾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经过整整一年的闭馆改造,馆内焕然一新。博物馆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博物馆赶在春节前对外开放,很快成为船政文化爱好者的打卡点。
改造后的展厅面积有2600多平方米,展览分为“船政成功”“育才强邦”“制器救国”“向海图强”等四部分。“展陈内容和形式设计都优化了不少,更加合理,还新增了不少史料、文物和最新的研究发现。”王芳介绍说。
这次升级,也让很多与船政文化相关的文化遗产有了家。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在2004年进行过全面改版。经过十余年的运行,馆内存在设施老化、展陈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次升级新增了数十件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船政创办初期进口的生产设备——插床。
“船政创建之初,为了学习欧洲的舰船工业科技,曾通过洋人员工在欧洲选购机器设备。这台1867年法国生产的插床,就是第一批运到船政的进口生产设备,可用于切削金属件、加工铁板钢铆钉孔等。”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它是国内现存较早的机床之一,也是船政创建史的见证者。
这台老机床命运坎坷,在抗日战争时期被转移到南平,抗战胜利后运回马尾造船厂,后来又被转移至三明机床厂。2019年,插床被征集回马尾。如今,博物馆重装开馆,老插床首次展出,经过颠沛流离之后,它终于找到了归宿。
找到归宿的,还有不少文物。此次展陈,萨公仁寿堂石碑、闽籍海军将领黄鸣球的舰上办公桌、印有甲午海战前“平远号”战舰的报纸等都是第一次与市民见面。博物馆的二楼,还展出了左宗棠奏请清廷创办船政的第一份奏折复制件等。
“船政+”,弘扬船政文化新探索
文化遗产找到了家,还要活化利用。早在2014年,纪录片《船政学堂》在央视播出,让全国人民更加熟知船政文化,这也让马尾尝到了甜头。
近年,当地总结经验,探索“船政+”的文化融合方式。其中,“船政+非遗”让固定的船政遗迹遗址装入丰富的本地非遗,双双“活”起来。
去年9月,马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场馆,是船政历史文化建筑——原圣教医院门诊楼馆;馆内10余个非遗项目展出,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统美术等类别,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非遗的“动”与场馆的“静”相结合,让老场馆有了新生机。“有新意、有内涵、有科技、有温度,这是马尾非遗展示馆的特点所在。”马尾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林和斌介绍,建设场馆投资约300万元,并用上了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动态展示。
“利用场馆,我们还通过组织歌曲创作、戏曲编排、出版物编写等方式,宣传马尾民俗文化。”林和斌说,去年,由马尾海峡闽剧团创排的《龙台驸马》,获得省第九届百花文艺奖。村歌《如画白眉》,展示了白眉村丰富的侨文化;《你好,闽安》,体现了古村闽安的韵味。
当地还探索船政+新技术手段。春节假期,马尾尝鲜线上船政文化展示,以微信公众号、AI技术等,开展“AI上马尾、云游船政”直播、船政文化网络知识竞赛、闽剧经典剧目线上展演、线上非遗展示等活动,让文化遗产走入市民的视野。
(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通讯员 王晓霞 吴丹红 章盈旖 文/图)
责任编辑:赵睿
- 家门口就能查 马尾启用5G便民自助服务区2021-02-26
- 马尾检察官上门送温暖2021-02-26
- 马尾十大专项行动构筑高质量发展2021-02-25
- 马尾区重点企业逾2000个岗位等你选2021-02-23
- 马尾近邻党建拉近党群干群距离2021-02-22
- 马尾打造2.0版垃圾分类模式2021-02-22
- 马尾: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服务企业2021-02-18
- 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马尾开展文明餐桌志愿服务2021-02-10
- 市领导赴马尾区调研船政文化城项目2021-02-09
- 我国自制首架水上飞机1∶1复原模型亮相2021-02-09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罕见!长乐一村庄发现2300多年末代越王宫2021-03-0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