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新闻网3月1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兰巧琼)平时身体挺好,没有肝病史,却突然全身乏力,皮肤、眼球、尿液变黄,成了“小黄人”……近日,两位女士皆因不科学服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重症肝病区高海兵副主任医师提醒,近些年来,因不科学服药,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飙升,市民们要明白“是药三分毒”。

黄疸型肝炎找上门

原来是“黄药子”惹祸

陈女士今年50岁,来自南平。一段时间来,她总感觉乏力,吃不下饭,而且脸色发黄,尿液也很黄,疑是肝脏出了问题,于是她来到福州的孟超肝胆医院就医。入院时做了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总胆红素高达正常上限10倍以上,转氨酶明显升高。医生以黄疸型肝炎将其收治在重症肝病区。

陈女士并没有肝炎病史和家族史,平时身体很健康,也没有饮酒的习惯。进一步检查后,医生还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引起肝炎的常见原因。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重症肝病区林明华主任医师再次仔细询问病史,并注意到陈女士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可能接受过甲亢治疗。再三追问下,陈女士回忆起,发病前曾服用过一种名为“黄药子”的中药。

该药引起肝损伤的副作用较明确。至此,病因明了,陈女士是药物性肝损伤。经过针对性治疗后不久,陈女士就痊愈出院了。

乱吃何首乌米糊

两度因肝炎入院

平潭的林女士前阵子也因药物性肝损伤住了院,只因连吃了两个月的何首乌米糊。

林女士今年40岁,身体挺好的,但一个月之内却两度因为乏力、恶心入院治疗。第一次,她在其他医院做了肝穿刺活检,病理考虑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可还没10天再次发病。这一次,她被送入孟超肝胆医院。

在重症肝病科,高海兵副主任医师发现,林女士的转氨酶严重超标,肝功能严重受损。详细追问病史,很快找到原因。原来,林女士40出头就有了白发,所以很苦恼,在朋友推荐下,尝试食用加入何首乌的养生米糊,一连吃了两个月,第一次出院后也在坚持吃。

“你这是药物性肝损伤!”高医生分析,第一次林女士在其他医院治疗时,由于没有考虑到药物性肝损伤,所以才误诊为病理类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高医生介绍,何首乌分生首乌和制首乌,二者均有毒性,制首乌是何首乌的加工产品,毒性相对小。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提示,提醒关注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后,林女士病情很快好转,不久就出院了。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

都需医师指导服用

高医生介绍,许多药物进入体内代谢都需要经过肝脏,而其中有一部分药物,如果短时间内超量或者是长期服用,就会损伤肝脏,即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近年来,因盲目食用中草药、保健品等导致肝损伤的病例越来越多。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何首乌、“黄药子”等有肝损伤的中药就完全不能使用?

“并非如此。”高医生表示,中医的规范治疗要思辨而行,因人施方,个体化辩证治疗,要拿捏好分寸,方能药到病除。一味地道听途说,或者病急乱投医,可能适得其反。而且药物性肝损伤也与患者体质和用药剂量有关。就像有些人对芒果、海鲜过敏一样,有人对一些中药材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肝损伤。

他提醒,不仅是中草药,西药也是一样,“是药三分毒”,都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不能自己随便买来服用,也不能因为想要追求治疗效果,就盲目增大药量。此外,在服用已知的有可能引起肝损的药物时,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