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闽侯县白沙镇大目埕村的草坪与沙滩、闽江水构成一幅浪漫唯美的画卷,“五一”假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从3年前入驻大目埕村开始,“科特派”孔祥锋全面探索农旅融合途径,促进大目埕村乡村振兴。

环境好了 游客多了

通往大目埕的村道路面平整、边沟整洁,两旁草木葱茏。“道路通了,环境好了,村容美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村民陈秋生说。

曾经,大目埕道路泥泞,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变化,源于“科特派”孔祥锋的到来。作为北京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的硕士,他长期致力于城乡融合方面的研究,2018年带领团队入驻,大目埕开始“蝶变”。

孔祥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大目埕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从居住条件、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两年时间,大目埕村解决了“旧、乱、缺”的问题,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增多,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农旅融合 做大产业

如何让“自带流量”的大目埕村“红”得更久?孔祥锋和团队开始新的探索。

闽侯是中国橄榄之乡,大目埕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橄榄。和村两委一起讨论后,孔祥锋提出,以大目埕原有产业为基础,打造橄榄主题文化IP,“除了销售鲜果和橄榄加工品,我们还将橄榄主题和乡村游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奥秘就在茂密的橄榄树下。“橄榄的采摘期过后,林下资源就闲置了。我们在橄榄树下搭帐篷,打造特色露营地,不仅提高利用率,也能增加村民收入。”孔祥锋指着一片橄榄树,眼里满是兴奋。

福州的乡村保留了大量古厝,在探索农旅融合的道路上,孔祥锋也指导村民利用好这些资源。

“榄乡园就是在古厝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孔祥锋说,这里未来是大目埕村的“地标”,也是乡村会客厅,还将开展国学、非遗研学等古厝活化工作,培训周边村民向游客讲解古厝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保护。

“古厝融合特色产业,在乡村发展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乡村的生态。”在孔祥锋看来,大目埕村正在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培育人才 助力振兴

乡村要振兴,还要有人才作保障。

作为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孔祥锋不仅自己长期驻村提供科技咨询公益服务,还积极培育乡贤,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李彬就是孔祥锋培育的乡贤之一。从事农业行业多年,他有反哺农村的愿望,却因为方向不明确而无从下手。

“‘科特派’到来后,我们有了方向,知道往哪里走了。”李彬说,孔祥锋在顶层设计、产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孔祥锋主持了闽侯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多个村庄的相关规划。他还帮助政府搭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促进平台,提供乡村公益咨询服务,“希望能用我的能力,为闽侯县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人物名片

孔祥锋,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现任职于棕榈股份,主要聚焦城乡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作为福建省福州市两级科技特派员,他长期驻村服务,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农旅融合途径,并以县域为试点,开展未来乡村发展的全景式研究。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