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互联网时代,“海淘”能让大家足不出户就用上“舶来品”。不过,这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数百年前闽安人就过上了“海淘”生活。当时,闽安是各地货物集散地。

位于马尾亭江的闽安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邢港河上的迥龙桥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福州4个海上丝绸之路史迹遗存点之一,古港与古桥共同见证闽安海上贸易的兴盛。

迥龙桥邢港码头诉说千年“海丝”史

今年清明节假期,志愿者向游客讲述马尾迥龙桥历史。记者 欧阳进权 摄

古港见证“海丝”繁荣

马尾罗星塔有这样的铭文:闽安镇海舶出入,为省会咽喉。

闽安村古称闽安镇,名字取自“安镇闽疆”之意,是从入海口进入闽江的咽喉。从汉唐至明清的历史长河中,闽安是军事、商贸重镇,邢港古航道是进出福州港的外国商船必经之路,每艘船在闽安接受货物检验以及课税,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这样的说法:中国海丝看福建,福建海丝看福州,福州海丝看闽安。

为何闽安如此重要?文史专家杨成和说:“一是闽安的旗盘山拦住海风,使邢港成为避风港。二是邢港港深河阔,便于停泊大海船。循河道溯流而上,至魁岐往福州方向河道沙洲多、吃水浅,大船无法行驶。从汉唐至清代,进出福州的大船只能停在闽安,货品分装至小船运至福州城区。因此,闽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邢港古码头是福州古港海上贸易的有力见证。”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邢港古码头是福州港至日本、阿拉伯诸国的重要出海口岸,朝廷在闽安常设关税机构。在明清,丝绸、陶瓷、叶等在邢港码头装船运往世界各地;来自日本、朝鲜、美洲、欧洲等地的商品也汇集到闽安,在纵横交错的九街九铺交易,如口头街、桥头街、草尾街、万寿铺、保安铺、城隍顶、西山境等。郑和七下西洋的部分船队六次驻于闽安,当地至今有“三宝埕”“三宝街”的地名。

到清代,闽安进入鼎盛时期,成为戍守和保卫台湾的军事指挥部和闽台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的枢纽。闽安协台衙门是我国现存少有且保存完好的传统水师衙门,闽安村成为中国古代水师基地的活化石。

“船政之所以选择在马尾创建,与闽安有一定渊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闽安自古是海防重镇,有着深厚的航海和水师文化积淀。闽安沿江的军事设施及日益壮大的闽安水师协,为船政的发展建起一道军事屏障。

石桥诉说千年历史

横跨邢港河两岸的迥龙桥又名飞盖桥、沈公桥,始建于唐末(901年),是福州最古老的石桥。迥龙桥主体基本保留唐朝的模样,全长66米、宽近5米,用六个两头尖船形的桥墩为分水线,墩之间铺架石梁,五门六墩计有25根巨石,每根重达30吨,当年如何吊装上去至今仍是个谜。

据《福建通志》统计,自唐至清,福建共建桥梁2700座,像迥龙桥这种规模的五孔唐代石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极为罕见,对中国的桥梁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迥龙桥的桥亭庙合一格局在我国古桥中也十分罕见,桥北端用方整石砌驳岸,上建有闽安圣王庙,桥南端的玄帝亭供奉玄武大帝。

记者看到,迥龙桥桥面两侧护石栏杆有36根拱柱,每根柱端有精巧的石雕,相向对称,从桥南向桥中心依次为第一组石狮、第二组与第八组宝奁、第三组官印……每件石雕皆深含寓意:石狮象征保护神,宝奁为女子盛装嫁妆用的百宝箱,官印代表政权,这些石雕被桥梁爱好者誉为海上明珠。杨成和说,闽安有16个全国唯一,这些石雕占了三个,包括官印、宝奁和海图,其中海图石雕象征海上太平。

近年来,马尾区投入400多万元对迥龙桥进行整修,包括更换桥梁、恢复条石桥面等。根据省政府批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州市马尾区闽安村保护规划》,闽安村核心保护范围为桥头街、三叉街、城里街及其周边风貌保存较好的传统街巷区域,东至城里街东端,西至三叉街,南至土地堂北段,北至迥龙桥头北部,面积约10公顷。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