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中国脱胎漆器之都,光亮美观的漆器,有着“人间国宝”的美誉。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感受世遗魅力,弘扬闽都文化,说到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得不提福州的古代漆艺。因此,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起推出第五篇,邀你共同领略福州的漆艺瑰宝。
《福州古代漆艺略论》
作者:林蔚文
福州地区漆器制作历史悠久,有关历史文献和现代考古发现的资料都表明,至迟在宋代,福州的漆器制作就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当时漆器的制作技艺业已多种多样,日臻成熟。据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宋景祐三年(1036),当地官府在福州设作院,汇集许多民间工匠从事各类工艺制作。熙宁元年至熙宁十年(1068~1077),扩充为都作院,内设十一作,其中就有漆作这一类工艺。从现代考古发现的资料看,近几十年来福州地区出土的宋代漆器主要有以下几例:
一、福州浮仓山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漆器
1975年10月,考古专家在福州北郊的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清理了一座南宋淳祐三年(1243)墓葬,墓主人是南宋皇室贵族黄昇,系宋室后裔赵师恕季孙赵与骏之妻。黄昇父亲是福州人黄朴,南宋绍定二年状元,时任统管福建海外商贸的市舶司大员。出土文物中有一批保存基本完好的丝织品,同时出土的还有几件珍贵的宋代漆器:素髹黑漆夹纻胎菱花式三层奁;卷云纹银粉雕漆粉盒;髹漆木镜架;黑漆刻花木尺。这些漆器以女性梳妆用品为主,其中的雕漆粉盒为连续卷云纹,刀工犀利,纹样流畅。如此精致的器物,表明当时雕漆工艺已经广泛运用于上层社会的各类日常生活用品之中。
宋代素髹黑漆夹纻胎菱花式三层奁
二、福州茶园山南宋墓出土的漆器
1986年8月,福州北郊茶园山发现一座南宋端平三年(1235)的墓葬,出土一批弥足珍贵的宋代漆器。其中有:剔犀葵瓣形三层漆奁;剔红八角形三层漆奁;剔红圆形漆盒;素髹黑漆光素盏托;素髹黑漆盏;剔犀漆柄团扇;素髹渣斗;木胎髹漆珠项链等。其中的三件剔犀、剔红漆器,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剔犀葵瓣式三层漆奁。木胎,直腹,六边葵瓣形,平底浅足。器身分盖、盘、中、底四层,盖及各层间皆有子母口扣合,严实紧密。盖面及器身饰如意、回环、云纹等图案,器表髹黑漆,刀法娴熟、雕工圆润,清朗流畅,色泽明亮,制作精美。茶园山宋墓出土的这件南宋剔犀葵瓣式层漆奁,其在髹漆技艺上所显示出的特征极具代表性。宋代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突出成就是雕漆的兴起,雕漆是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可单色髹涂,或杂以数色,由此堆叠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纹饰,富有立体感和艺术性。根据所髹漆色不同,雕漆可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类,“剔犀”是以数种(一般二至三种)的大漆相间涂层后再雕刻出云纹、回纹等图案,刀口断面处呈现数色层叠的线纹,极为雅致,工艺要求也较高。这件南宋红剔犀葵瓣式三层漆奁,就是采用了这一高超的髹漆技艺。
2、剔红八角形三层漆奁。木胎,直腹,八角形。三层一盖,有子母口,盖底扣合紧密。盖与器表髹云雕,红色漆,内髹黄色漆,底部髹黑漆。
剔红八角形三层漆奁
3、剔红圆形漆盒。木胎,圆形,一层,有盖,平底。盖及身部饰卷云纹,髹红漆,器表光亮,内壁与底部髹黑漆。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有关资料看,宋代福州地区漆器制作技艺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髹。只用单色漆来髹饰,所作漆器表面不加任何图纹装饰,因此素髹也称一色漆器。当时的素髹漆器胎体以圆形为主,也有起棱和分辨,如福州博物馆藏的宋代葵棱形三层黑色漆素髹漆器。在注重胚胎外观造型前提下,多选择黑漆单色髹饰。其他单色还有紫色、朱红。单色素髹与宋代崇尚理学,追求简洁、素雅艺术风格相一致。素髹漆器外观朴素流畅,表面色彩单纯,但操作工序却不简单,髹漆手法更要讲究细腻。
二、戗金。是在推光漆或罩漆之后的漆器表面,以锥刀或针尖,阴刻出纤细图纹,然后再上漆,待一定干燥度,填金粉或贴金箔的称戗金,填银粉或银箔的称戗银,如填彩漆的即为戗彩。无论填金填银或彩漆,均要求质文齐平,这种戗金技艺使漆器图饰典雅而富丽。该技艺后来曾输往琉球国,即今之日本冲绳县那霸市。
三、福犀。即福州剔犀漆器的专属简称,自宋代以来,福犀成为福州漆器的名牌标志,在各地民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剔犀是雕漆的一种,而雕漆则是古代漆艺制作的重要技艺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宋代的雕漆技艺不断得以提升演化。一是胎质有所改变,不仅用木胎,还增加了金胎、银胎,雕漆后露出金银底胎和金灿灿的纹饰,显得华贵绚丽。二是漆料涂层采用新法,胎底反复多层上漆,有十多层甚至达百层,在一定厚度的半干漆层上,再以刻刀雕镂出花鸟、山水、亭台、楼阁及人物等图案,使器物表面雕饰的图形花纹,层层叠叠,富于立体感。当时的漆料色彩不仅有朱、黑、黄单色的“剔红”“剔黑”“剔黄”的区别,同时还有不同漆色分层涂刷,再施以雕刻,形成刀口断面色彩相间区隔,酷似犀牛身上皮纹外观,故称为“剔犀”。在中国漆艺史的陈述中,“福犀”这个名词,就是专门指宋至明清时期,以福州雕漆剔犀技法所制作的漆器。这是福州漆艺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的一抹重彩,是宋代以来福州漆艺名声远扬的历史闪光点,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南宋时期福州制作的“福犀”漆器,工艺水平居全国前列,声名由宋延及明清。有关历史文献如宋代《三山志》记载,宋景祐三年(1036)福州设作院,32年后的熙宁元年至熙宁十年(1068---1077),扩充为都作院,内设十二作,其中含漆作,即以雕漆、钿螺与素髹为主。这些漆器作为当时闽地的贵重特产品,为官僚贵族阶层所赏识和收藏,也作为高档礼品馈赠贵宾。如宋《癸辛杂识》之载:“王棣……初知福州,就除福建市舶。其归也,为钿螺桌面,屏风十副,图贾相盛事十项,各系以赞以献之。”这段古籍记录的漆器礼品属于高档的家居类室内陈设品,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螺钿制作工艺。到了明代,就有文献明确记载福州的雕漆剔犀工艺。如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论及古漆器时,有“古犀毗”,即指宋元时期雕漆类的剔犀漆器。《格古要论》说:“福州旧做者,色黄滑地圆花儿者,谓之福犀,坚且薄,亦难得,有云者是也”。所谓“福州旧做”,当指宋元时期的雕漆,“福犀”则指雕云纹的黄色“剔犀”。该书同时记述当时的雕漆刀法采用仰瓦式,图案采用宋、元、明时期各地流行的云纹。在中国漆艺历史中,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曾是雕漆的传统产地,福州的雕漆工艺之所以能够独享“福犀”的美誉,是与其“亦难得”的上乘工艺密切相关。“福犀”漆地坚固,花纹细薄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产地。宋代驰名于世的“福犀”,在清代蒲松龄的《家政内编》中也有记述:“剔犀器,以滑地此犀为上,底如仰瓦,光泽坚薄.色如枣,剔深峻者,次之。福州曰做色黄滑底,圆花者多,曰福犀,坚且薄,亦难得。嘉兴新作,虽重,少有见者。黄底者,最浮脆。”文中对福犀形状和特征作了说明,其中所提的嘉兴,自古就是民间工艺发达的地区,素有“百工技艺与苏杭等”之说。蒲松龄文中指出该地所制漆器质量逊于福州,宋代“福犀”质地之精由此可见一斑。此后清代的福州雕漆仍为各地寻宝赏珍者所推崇,如清乾隆时期游走于各地江湖的风流文人李渔,在他的《笠翁偶集》器玩篇中,也对福州的雕漆工艺有所记述:“游三山,见所制器皿,无非雕漆。”“八闽之为雕漆数百年于兹矣,四方之来购此者,亦百千万亿其人矣……”从李渔在福州的见闻,也可窥视当时福州雕漆的一些历史状况。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出版的《古董琐记》,是一部古董鉴识的权威工具书。该书涉及古董古物条目中,专门单列“漆雕”一节,注明“始于宋庆历年后”,“名曰福犀,福州所作也”。八百年前福州流传的福犀漆艺,可谓享誉四方,影响久远。同时幸有各种文献典籍记录和现代考古科学发现的实物资料相佐证,为后人的研究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明清时期,福州等地的雕漆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当时著名的漆器匠师有魏兰如、王孟明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因此说:“游三山,见所制器皿,无非雕漆……八闽之为雕漆,数百年于兹矣。四方之购此者,亦百千万亿其人矣……工师为谁?魏姓,字兰如;王姓,字孟明。闽省雕漆之佳,当推二人第一。”在此期间,清代髹漆巨匠沈绍安创新成功的脱胎漆器,则是中国传统漆器发展史中新的里程碑。民间传说,福州髹漆名匠沈绍安有一次看到一处颓败的寺庙匾额,他受到门匾木头已经朽烂,而用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尚牢固这一现象的启发,采取用泥巴作佛像的坯胎,然后用夏布和生漆裱褙其表,待阴干后,用水将泥土溶解倒出,留下坚硬挺固的漆布胎形。经过多道上灰,髹漆,施上泥金等色料,成为一尊色泽鲜艳的脱胎佛像。由于沈绍安创造的脱胎漆器制作技艺独特奇巧,因此在民间很受欢迎,福州的脱胎漆器工艺从此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以来,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仍然沿袭传统做法,即先以膏泥等制成器物的外坯,然后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数道麻布之类的织物。待阴干后,敲碎膏泥取出原胎,仅留下漆布裱褙形成的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幷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使之成为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这种漆器由于脱去内坯,重量明显减轻。一只高一两米的脱胎漆器巨狮,重量仅在20~30公斤,显得十分轻巧。脱胎漆器材质很轻,却非常坚固。造型古朴大方,色泽鲜艳,图案精致的脱胎漆器,还具有耐摔耐碰、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其质地轻巧而器身坚固,装饰技法丰富多变,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清代以来,其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清末及民国初年,福州的漆器店和作坊遍布城内外。沈绍安的后裔沈正镐、沈正恂兄弟等人开设的“沈绍安漆器店”及其分店在福州颇负盛名。同旁系“愉记”、“恺记”等漆器店产制的脱胎漆器,曾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奖。沈正镐、沈正恂等名匠制作的脱胎漆器,流传至今的已经为数不多,其如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提篮观音、竹根瓶、荷叶瓶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漆艺瑰宝。
脱胎漆器·提篮观音
脱胎漆器·荷叶瓶
林蔚文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睿
- “汗”卫福州 榕能电业为“世遗”保驾护航2021-07-12
- 遇见世遗|赋诗横槊古檀州——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2021-07-09
- 遇见世遗|福船谈概2021-07-09
- 遇见世遗|由《清明上河图》说起——记文史收藏家郑振铎2021-07-09
- 遇见世遗|天香满城2021-07-09
- 遇见世遗|坊巷深处流溢的五彩民俗2021-07-08
- 遇见世遗|立树行事,落花写心2021-07-08
- 遇见世遗|无畏的先行者——黄乃裳2021-07-08
- 遇见世遗|榕城说榕2021-07-08
- 遇见世遗|掌上乾坤,钹底风云2021-07-08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闽都特色园林小品为世遗大会添彩2021-07-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