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福州引领,福州都市圈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上周,省政府发布了《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基础设施、产业与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协同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园,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如何理解福州都市圈?为什么要建设福州都市圈?重点工作包括哪些?今日为您梳理重点。
【名词解释】
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总人口约1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5万亿元,分别占福建省的21.5%、33.5%和34.5%。
【重大意义】
建设福州都市圈,有利于提升福州省会城市影响力,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促进福州与周边城市(镇)协调联动发展,推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的基础上,打造全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新时代城市—区域协作的“福建方案”;有利于深化和引领两岸融合发展,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定位】
——福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福州“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面提升福州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福州新区更高水平开放开发,高标准打造滨江滨海山水城市,辐射带动都市圈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两岸合作重要门户。深化都市圈与台湾地区在重点产业领域融合发展,推动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高水平的合作,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打造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引领两岸交流合作走向新阶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支点。深入实施“海上福州”战略,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和经贸合作前沿平台,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全面开放新高地。
——优质幸福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共建高品质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幸福健康生活圈。营造都市圈良好的大山水环境和城市中的山水网络,打造山水城市宜居典范。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高水平互联互通格局成形,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格局,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届时,基础设施联通更加便捷,产业分工协作更加高效,开放合作交流更加密切,生态协同保护更加有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加全面。
展望2035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不断完善,建成产业分工高效率、城乡发展高品质、生态环境高质量、开放创新高层次、同城发展高水平的现代化都市圈。
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
1.共筑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总体发展格局为“中心引领、山海协同、城乡融合、以圈带群”。
构建“一核三中心,两带三湾区”空间结构,以福州主城区—滨海新城、福清、平潭作为都市圈主中心,莆田、宁德、南平三市中心城区作为都市圈次级中心;进一步强化滨海滨江T型区域发展走廊,以环三都澳湾区、闽江口湾区、湄洲湾湾区三大湾区为主要载体,加快人口和资源要素聚集。
打造“一主一副”双动力源,优化提升福州中心城区,高质量建设滨海新城,推进福州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城联动发展。
推动重点跨界地区协同发展,包括推进滨海新城—平潭环福清湾协同发展、推进平潭—福清环福清湾协同发展、涵江—福清环兴化湾协同发展、宁德—罗源环三都澳湾协同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推动城市人才、资本和科技成果入乡,重点培育城市菜篮子、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等业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县域为单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共建区域枢纽引领、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提升福州枢纽能级,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枢纽体系服务能级;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重点港区开发建设,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对台通道建设,打造对台交通重要通道。
加快T型大通道建设,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及省内滨海城市的交通联系。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各城市群以及省内山区城市的交通联系。
完善内部山海协作通道,建设同城化公交通勤圈。强化宁德—福州—莆田滨海发展带交通廊道通行能力。强化南平—福州—平潭的山海协作、陆岛一体发展带的廊道通行能力。强化都市圈内部公路建设同步,进一步完善“四纵三横二联”高速公路主骨架,推动打造环闽江两岸旅游公路带。建立以城际铁路为核心的城际就业通勤交通体系,打造1小时通勤圈。以多元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完善跨城通勤交通体系。
3.共建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把准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应用、能源使用清洁化等时代发展趋势,结合都市圈现状发展条件,聚焦数字都市圈、清洁能源基地、区域水利网络、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共建安全便利、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成为“数字福建”样板区。
共同推进“数字都市圈”建设;共同推进区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共同推进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4.共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福州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福州中心城区要更加注重内涵提升,突出高端服务功能、高精尖产业体系,聚焦教育科研、金融商贸、大数据、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等核心功能提升,打造国际大都市品质和形象。推动福州各项重大政策落地;加强福州创新能力建设;依托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科技城,打造科技创新走廊,示范带动都市圈共同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提升都市圈外围地区综合发展实力。推进山海协同创新走廊和沿海协同创新走廊发展;深化绿色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化发展纺织化纤及鞋服产业链;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战略布局。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海洋高新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加快区域产业协作共建发展。多模式探索园区共建共享,构建区域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海峡技术转移合作平台,推动都市圈各类创新要素流动。
5.共营绿色美丽、协同治理的生态环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协同治理,营造“山海靓丽,碧水蓝天净土”的现代化都市圈。
强化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共筑山海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区域森林、湿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推动跨界地区生态共建共治。
共同保护流域与海洋生态环境。推进“七河一带”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河湖长制,完善流域综合保护修复与管理制度;完善海岸线开发管控与污染治理制度。
推进环境污染协同治理。联合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升级版工程;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提高区域声环境质量;积极对接福建省“生态云”平台,完善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创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衔接落实区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区域(流域)联合审查审批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6.共建同城共享、幸福健康的优质生活圈
实施都市圈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协同开展都市圈创新创业服务,加强都市圈政府公职人员考录合作和交流挂职,加大高端人才和山区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化人力资源和创新创业服务协作。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都市圈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促进都市圈优质教育和文体资源共享。推动都市圈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都市圈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提升都市圈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加强区域应急指挥联动,统筹调配区域重要资源,建立区域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平台。健全都市圈社会治理体系,加强都市圈食品农产品药品安全合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高品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7.深化开放合作,建设共同家园
在经济、社会层面强化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拓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空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打造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经贸合作畅通、行业标准共通的对台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加强社会民生合作,将闽台社会民生合作推向深入,扩大民间基层交流的影响力。共建文化交流中心,保护利用涉台文物和历史建筑,展现两地血脉亲情。
充分借鉴台湾乡村建设的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基层合作、产业合作,共同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引进台湾乡村营造人才和经验,引进台湾农业科技,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
8.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共建国际贸易门户;支持以福州为主阵地,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有关活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好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平台服务保障工作,携手做大做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高水平共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鼓励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保税增值业务和新经济业态,争取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免签、免税政策,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福州新区一体化发展。
共建有福同享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圈。实施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地,共建“有福同享”的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提升都市圈的国际知名度。
9.共建区域一体、合作协商的体制机制
引导都市圈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坚决打破地区间的利益藩篱和行政壁垒,加快完善组织体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和政策保障。
建立省市联动、立体合作的政府引导机制,健全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完善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汇聚区域政策与平台合力,加强规划协调和社会参与。
福州都市圈范围示意图
福州都市圈空间结构图
福州日报记者 冯雪珠 蒋雅琛 示意图来源于福建省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赵睿
- 福州:治堵见效 带来畅通幸福感2021-07-15
- 闽剧大观园在福州上下杭开园2021-07-15
- 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视频会议召开2021-07-15
- 福州:激荡文明新风 迎接世遗大会2021-07-15
- 世遗大会,我们准备好了!2021-07-15
- 福州在全省首创涉讼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机制2021-07-14
- “东盟+中日韩博物馆云论坛”在福州举办2021-07-14
- 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乡村振兴专题现场会召开2021-07-14
- 福州中考成绩分数段统计表公布 732分以上有望上一中2021-07-14
- 蓝天碧水好福气 有福之州迎世遗2021-07-14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总导演揭秘创作背后2021-07-15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