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闽侯:非遗传承保护 新招妙招迭出

闽侯技艺传承大赛上展示的线面制作工艺。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陈建鋆 张存金 苏枫/文 记者 石美祥/摄

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测绘建档,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发布非遗主题曲《守侯非遗》,计划推出一批文物供社会“认养”保护……闽侯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闽侯经验”。

文物信息化管理

走在全省前列

日前,福州市勘测院的测绘工程师利用无人机,对上街镇侯官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宝塔进行航拍测绘。随后,他们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器,对附近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进行测绘。

据了解,闽侯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7处。此次文物三维数字化测绘建档工作将在本月完成并提交成果,实现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闽侯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闽侯全县文物保护意识空前提高,从今年起,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定为“闽侯县文化遗产保护周”。

闽侯还实行文物“守护人”制度,县四套班子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担任一处文物或历史建筑的守护人。在落实县乡村点四级责任人制度中,聘任206名文物保护专员并成立专家顾问团,发展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近200人。

非遗文化传承

宣传形式创新

今年6月12日,第二届闽侯技艺传承大赛举行决赛。9项非遗技艺齐聚八闽首邑,从“发扬”延展至“传承”,让更多非遗有机会被认识,有机会向新而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闽侯传统技艺品牌文化。

决赛当天,闽侯非遗主题曲《守侯非遗》正式发布。歌词展示了闽侯的喜娘文化、木根雕制作、青红酒、闽剧、划龙舟等项目,以及闽侯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

这是近年来闽侯县文化馆创新宣传形式的一个缩影。

在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中,闽侯一方面让广大群众、学生了解闽侯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一方面试点在白沙学区、荆溪学区、青口学区、鸿尾学区部分学校设立非遗校园基地,如白沙中心小学内的闽剧特色班、鸿尾超墘小学的竹编特色班、青口东南学校的闽侯南少林咏春拳术操等等,受众规模超2000人。闽侯非遗文化正逐渐形成品牌特色和号召力。

闽侯县文化馆在大力挖掘、保护、抢救非遗项目的同时,还引导青口舞狮、上街喜娘、龙舟技艺等成为“一乡一品”特色非遗品牌。闽侯将继续对非遗项目进行收集、整理,目前全县有36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成功申报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闽侯:非遗传承保护 新招妙招迭出

闽侯工匠制作龙舟。

探索推出一批文物

供社会“认养”保护

今年6月30日,旗山湖公园开园迎客,嵌在中心岛内的4栋古建筑也竣工验收,其中3栋为保护性修缮,1栋为保护性迁建。

接下来,这些古建筑将作为大学城沿革规划展示馆、接待中心使用,并植入休闲、文创等新业态。

就地保护、迁建修缮老建筑并进行活化利用,是闽侯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福州古厝〉序》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体现。

闽侯县还创新老建筑保护工作方式,探索推出一批文物供社会“认养”保护,目前已收集整理有意向被“认养”的30处文物基本信息,重点推出林柄李宅,三英洪正碧厝、程由灿厝,五福程氏厝等4处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试点。根据计划,林柄李宅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展示推广基地,三英洪正碧厝将打造成闽剧艺术展演、培训基地,程由灿厝将建成家风家训馆,五福程氏厝将打造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