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红庙岭,当地唯一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既脏又臭。

但有一群人,却常年默默坚守这里,他们相信,没有一人脏,怎来万家洁?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生产科副科长、重型机械操作手郑贞良便是这群人的代表。

干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夏日的福州,热浪扑面而来。不一会儿,郑贞良全身便湿了个透。

作为生产科副科长、重型机械操作手,郑贞良从1995年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开始,他便每天负责开着推土机、铲车在垃圾填埋场里推运、填埋福州城区运来的生活垃圾。

“在做机械操作手前,我就是红庙岭村的农民。当时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心想当环卫工人不仅有一份工资,而且还是技术活,心里还挺美的。”郑贞良说,然而才工作几天,垃圾场的工作环境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推土机开了两天,宽厚的履带被垃圾塞满无法前行,需要下车用铁耙清理。”郑贞良说,即使戴着厚厚的口罩,垃圾场浓烈的臭味还是扑鼻而来,没耙几下,就被熏得恶心呕吐。那时他常常吐了再耙、耙了再吐,倒胃口吃不下饭,没半个月,人就瘦了一圈。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郑贞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

图为郑贞良在演示操作挖掘机。(新华社记者 郭圻 摄)

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也让他感到难堪。“我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是马上钻进卫生间洗澡,换下来的衣物第一时间拿到阳台上手洗,从不敢与家人的衣物放在洗衣机里一起洗。即便这样,家里还是常常闻到垃圾的臭味。”郑贞良说,有一次他手机欠费了,一下班还来不及回家洗澡就直接去营业厅缴费。刚进去排队,周边的顾客和营业员便纷纷用手捂住口鼻,并四处张望寻找臭味来源。郑贞良知道是自己身上的臭味影响了大家,缴了费后匆忙逃离。

“那时我很彷徨,一想到一辈子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郑贞良说。

郑贞良的父亲劝说儿子不要半途而废。“父亲告诉我,工作一定要认真做,这活是累点臭点,可总是要有人去做啊。”郑贞良说,自己身上也有不服输的劲儿,于是暗下决心: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没有一人脏,怎来万家洁?

红庙岭填埋场地处海拔400多米的山上,夏季烈日炎炎,车厢如蒸笼;冬季冷风刺骨,坐在车厢里浑身僵硬。而最让人难受的,是始终弥漫在空气中的恶臭。

“夏天的时候,在铲车里温度经常在40℃以上,也很臭,但我们却不敢关了车窗开空调。”郑贞良说,因为长时间开空调,车辆会发热影响动力,只能开窗作业。

在福州市推行垃圾分类以前,日产垃圾量最高能到近4000吨。红庙岭垃圾处理厂只有填埋一种处理方式,而填埋垃圾的机械班只有10个人、8台车。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每天必须三班倒,起早贪黑。

“凌晨三点多就要从家里出发,从四点多第一辆垃圾车进场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钟,等最后一辆垃圾车出场才能下班。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工作量相当繁重。”郑贞良笑着说。

很多人并不知道,一座城市里,一年中垃圾量最大的一天往往在除夕当天。为此,工作26年来,郑贞良没有在家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夜。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女儿生病发高烧,她哭闹着要我留下陪她。但我没有办法答应女儿,只好一直哄着她。到下午三点多要上班了,我匆匆地吃了点东西,悄悄地出了家门直奔红庙岭上班,一直干到正月初一的凌晨四点多才回到家。”郑贞良说。

由于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以及臭气浓烈的工作场所,郑贞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胃病和失眠症,还有严重的腰肌劳损。但对于郑贞良来说,工作这么多年,最愧疚的就是给家人的关爱太少。家里的重担,都留给了母亲和妻子;结婚那几天,他还在与工友换班工作;女儿出生那天,他也在场地上工作。

“对这份工作,我不再动摇。”郑贞良说,没有一人脏,又怎来万家洁?

用一生守护美丽生态

2017年起,福州市将红庙岭提升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厨余垃圾厂、餐厨垃圾厂等垃圾分类处理项目陆续投产。

站在红庙岭二期填埋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覆膜覆土,眼前已经看不到曾经“壮观”的垃圾场了。郑贞良说,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福州五城区运上来的垃圾分类输送到各个工厂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他和他的铲车老伙计一下子就“歇业”了。

领导特意给郑贞良重新安排了办公室的工作,但他却完全坐不住。

“红庙岭二期填埋场现在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把原来我工作的这片垃圾场全部覆土复绿。”郑贞良说,去年完成的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已经把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修复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现在他还要亲手将自己参与填埋的二期垃圾填埋场,修复成福州一座新的后花园。

郑贞良说,这是一件“大事”,他每天上午都要到现场来和施工方仔细核对进度、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郑贞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

郑贞良和施工人员核对施工图。(新华社记者 郭圻 摄)

指着红庙岭青翠的群山,郑贞良说,这里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变成了福州市一张闪亮名片,许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来这里学习调研。他也经常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党的生态文明理念。

身穿一件绿色防晒衣、脚上一双干净的帆布鞋,尽管已年过半百,郑贞良依然是个爱美的人。“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我也要穿得好看一些。”郑贞良说,尽管工作环境变了,但他“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使命不变,他愿用一生守护城市的美丽。

(记者 邰晓安、郭圻)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