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赓续奋斗 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世遗大会嘉宾参观三坊七巷,体验茉莉花手工艺品。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吴晖 黄凌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成功举办,在八闽古都千年时间轴上留下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大会,福州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不遗余力完成了线上会议保障、智能化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任务;这是一场收获满满的大会,福州走近和了解更多世界文化遗产,在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福州明确方向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为守护人类共同财富指明了方向;大会通过《福州宣言》,为共创互尊互鉴未来绘出了蓝图。

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新起点,福州正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扎实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文物部门将坚持以制度为本、以保护为先的理念,加大全市文物保护力度。”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吴聿建表示,将落实文物保护各项措施,新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一批重点文物、革命文物修缮及遗址保护工程,建立多层次博物馆体系,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推动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开展福州城市起源与发展考古调查与研究,挖掘展示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内涵和魅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船政、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申遗前期工作。

正在进行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改)》立法工作,为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筑强新支撑。市名城委主任杨勇表示,在构建保护规划全体系的同时,还将抓紧抓实重点项目实施,打造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遗产保护修缮,构建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版图;持续强化人才技术建设,稳固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保障。同时,以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和实施“温暖榕城”等九大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进新时代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大家达成共识,要拓展国际站位、全球视野,让闽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在国际舞台上“立起来”。

“世界遗产大会为展示闽都文化提供了极佳的国际平台。闽都文化的地域特色、省会特质、多元特点,已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著名文史专家、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表示,国际品牌不是概念上的“国际化”,而是要让闽都文化成为国际文化领域的一个著名品牌。因此,在观念和影响的“国际化”进程中,更要坚持“本土化”,从国际化、现代化的视角强化特色意识、发挥比较优势,真正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办好疫情下的世遗大会 福州收获经验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承办大会使命荣光。福州向世界兑现了承诺,一届简约、精彩、安全的世界遗产大会圆满落幕,为后疫情阶段世遗大会的召开提供重要参照。

“这是世界遗产大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全新模式开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奥托内·拉米雷斯盛赞道。40多年来,世遗大会首次尝试以在线形式审议世遗议题,“数字福州”经受住了这个全新考验。

“福州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会务智能系统,成功保障69场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嘉宾和观众‘云端’共享盛会。”会议筹备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线上,为会议更畅通,我市专门配备了两套由不同运营商独立运行、可以无缝切换的网络线路,开幕式、闭幕式的线上直播支持全球5400+CND节点分发,能够同时容纳千万数量的观众观看;为数据更安全,我市围绕“云、网、馆、点”开展保障工作,对重要节点增加54套网络安全设备,提前进入全面安全值守状态。

线下,“数字福州”同样大放异彩,大会人员入场无感通行,系统直接调取闽政通数据比对健康信息,平均耗时不到1秒;大会嘉宾注册系统和APP双端增加疫情防控功能,实现疫苗接种证明和核酸检测证明的收集,并对每日健康情况进行跟踪、提醒;大会开幕式上,嘉宾一“刷脸”,就能在屏幕上了解自己的座位信息,系统通过高亮显示引导快速入座……

医疗保障组是世遗大会顺利召开的坚强后盾之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指导下,医疗保障组依托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大会疫情防控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模块,辅助各医疗保障点位开展人员症状监测工作,对人员健康状况实现实时预警、动态监测,确保人员健康参会、健康离会。

一组组数据筑起了安全保障的高墙:大会期间共监测与会人员健康史、旅居史等信息28000余条,监测人员健康信息25万余条;会前超过5400名工作人员接种了疫苗,大会期间累计采集核酸样本14600余份;消杀会议场所、驻点酒店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

“在疫情下成功举办世遗大会,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感到欣慰,2年来付出的努力收获了成果。”上述负责人表示,福州积累了举办国际盛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框架,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公务团队,为将来再次举办国际性大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绽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福州涵养自信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千载难逢的机会,为福州城市发展注入了激情澎湃的活力。63家境内外媒体400多名记者来到这里,用笔墨和镜头记录盛会、见证蝶变。

人们认识了全新的福州、更美的榕城——

南二环路化身“福州最美迎宾大道”,林浦路至三环互通段畅通无阻,南江滨东大道亮点不断……沿着“10个重要门户、10个重要片区、10条重要线路”等核心区域,“功能更全、环境更好、颜值更高”的城市画卷铺陈开来。

2年来,以承办世遗大会为契机,福州一边对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连片式的保护修复,一边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在新与旧的交融中绽放风采。

人们看到了“活起来”的古厝、“火起来”的非遗——

在上下杭,“抖in福州 遇见世遗”2021抖inCity城市美好生活节用更年轻化、更具科技感的互动,挖掘福州的城市底蕴;在三坊七巷,福建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展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在全市各地,以“传承非遗文化 喜迎世遗大会”为主题的线下非遗演出,让人们在“家门口”大饱眼福。

于山喜雨台常态化开展评话惠民演出。“评话既让人放松身心,又让人从抑扬顿挫中领略古今。以前逢年过节才可听到的评话,现在成了日常的享受,丫好!”73岁的“老福州”林清扬说。

人们激起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探索热情——

让市民群众从历史文化中深刻感悟城市的“根”和“魂”,随之而来的是一支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书香古厝话文明”宣讲服务队在鳌峰坊讲述闽都文脉的源远流长,晋安雏鹰闽都文化国际推广“Kuliang”志愿服务队将东方故事传递给西方……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历史街区、古厝建筑里,涵养着文化自信,守护着民族根脉。

福州实验小学学生隋霖是镇海楼里的小解说员,为了更好地为来宾提供解说服务,她和同学准备了1个多月,“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好福州故事,传播好福州声音,我们与有荣焉”。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