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马尾区马尾镇有一位拥有40多年党龄的党员,她活跃在社区和派出所调解室,化解邻里纠纷,把居民间的一个个“死结”解开,成为社区有名的“和事佬”。

这位老党员名叫刘福华,因为以诚待人、热心助人,刘福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华姐”。她1978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基层公安部门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退休担任人民调解员。退休前,她是快安派出所的法制员,今年以来,65岁的刘福华已调解矛盾纠纷170多件。

以她名字命名的马尾区马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刘福华调解工作室,2019年被福建省司法厅评为“2016-2018年度人民调解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福州市市级金牌调解工作室。

该工作室可以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损害赔偿等,如今已成为马尾镇不少居民“讲道理”的首选之地。

今年年初,马尾一居民购置二手房后,计划改造这套复式房的楼梯,并以4000元外包拆楼梯工程给打墙工。随后,打墙工叫来货车司机清运,货车司机又叫来一名清洁工帮忙。不幸的是,清洁工上楼顶后不慎滑落,摔到地面死亡。

这起纠纷的症结在于,项目总价只有4000元,赔偿与之差距巨大。死者家属提出百万元的赔偿要求,房东刚买房没钱,打墙工更不愿赔偿。

刘福华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经过,耐心安抚死者家属情绪。为了让大家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刘福华首先促成房东等人拿出6万元让家属料理后事,之后再坐下来好好谈。最终,鉴于死者还未结婚,与哥哥一起赡养母亲,赡养责任较小,经过调解,房东和货车司机出大头,共赔偿十多万元。

刘福华说,调解员不像律师,调解案件靠的不光是法律条文,更多的是法律之外的人情事理。调解员要践行公心,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让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与公正。

去年,马尾一名工人在为一家企业拆除办公室隔墙及吊顶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与企业因责任的承担和经济赔偿事宜,发生激烈争执,互不相让。为化解矛盾,刘福华多次对死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安抚其情绪。同时,她充分考虑双方利益,通过讲法析理,最终化解矛盾。

“这类工伤死亡案件往往是死者家属一方情绪激动。调解此类案件,最重要的是安抚好家属情绪,一旦处理不慎,便会引发不良后果。”刘福华说,安抚死者家属情绪的同时,又要快速反应,找到适当的法律法规。多年担任法制员的工作经历,让刘福华对各项法律十分熟悉,现在她每天仍不断学习。

刘福华退休后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有时一天要处理五六起纠纷,复杂的纠纷调解到晚上、快下班又接到一起调解等是常有的事。虽然经常顾不上家里的事,但她乐此不疲。

丈夫翁品增也是名党员,两年多前从基层公安系统退休,看到刘福华退而不休,他也积极发挥余热,现在是马尾区法院的一名调解员,经常参与法院案件调解。夫妻俩乐在其中,常在一起研究案例,复盘调解档案,互帮互助,不断提升。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刘福华说,她要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党的培养。

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