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在长乐猴屿乡,张村是一个让人艳羡的“学霸村”。小村子里相继出过51位常青藤名校人才,其中18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三子三哈佛”“五子登科”……已成为村子里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个两山之间的小村庄为何能出如此之多的学霸?近日记者探访了猴屿乡“学霸村”——张村。

从“三把刀”到“三个师”

走进张村的学霸街,记者发现这条不足两米的街巷两旁有的不是店铺,而是一个个装满“学霸故事”的老房子。其中“三子三哈佛”的故事一直为村民津津乐道。在猴屿乡张村的美国第二代移民中,张日森家族可谓出类拔萃。其子张见銮先生一直重视教育,三个儿子张天志、张天达、张天杰,连续三年逐一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

“两个儿媳也毕业于哈佛,另一个儿媳毕业于常青藤名校,十足的学霸之家。”张村村主任张臣志说。

然而张村学霸云集背后却是一段泪水与汗水交融的近现代华侨史。据村中老人介绍,早年闯荡海外的老华侨一无资本,二无文化,只能靠着“三把刀”——菜刀、剃头刀、泥瓦刀谋生,在餐饮、理发、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扎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吃过没文化亏的张村老华侨们绝对不允许后代走同样的老路。”作为张村华侨中近年来回国发展的一位,画家、设计师张立君肯定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几岁的她随父母来到美国,一家人先是在中餐馆打工,后来慢慢开起餐馆,“起早摸黑只为了一日三餐以及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对教育的重视是老一辈华侨最最鲜明的特征”。

张立君口中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海外华侨的故事。“如今,老华侨的‘三把刀’已然变成新华侨的‘三个师’——律师、医师、工程师。”张立君说。

变的不仅是职业,更有选择。当下,不少像张立君一样的新华侨看到祖国的红火发展后,开始选择走一条与父辈们不同的道路——回国发展,造福故乡。学习室内设计和色彩研究的她相继参与了张村美丽乡村第一轮改造提升、戚继光公园景观提升、礼堂改造等多个乡村景观提升项目设计。

励志故事激励长乐学子

在张村的学子故事展示牌下,70个签名有的字迹娟秀,有的笔锋飞扬,每一个签名背后都饱含一份求学路上的希望。这些签名均来自长乐区第一中学的师生们。

今年以来,长乐区第一中学与猴屿乡党委、乡政府共同举办“不忘初心 通登金榜”党日活动。活动的第二天就是高考,这群第一次知晓张村的学霸故事的高一学生们,忍不住提议要签名留恋。旧笔换新笔活动、聆听华侨故事、攀登洞天岩……活动当天,好不热闹。

“第一次知道长乐有这样一个地方,感觉好神奇,也很受鼓励。”长乐第一中学学生林涛说道。如今,和学校牵手共同举办游学活动已成为张村探索农村研学发展的重要尝试,“未来,我们每年都将会不定期地举办类似活动。”张臣志说。

深度挖掘张村学霸故事背后的文化基因,打通内部文化血脉,成为近年来张村的文化振兴的新方向。借助猴屿乡成立的华侨房屋保护和开发中心,积极对接村内的华侨房屋主人,力图通过华侨古厝,讲述华侨故事。积极推进“双子馆”建设,即学子馆和游子馆,“双子馆”展示张村学子求学之路上的奋发拼搏,也纪念张村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牵挂与贡献,张臣志介绍。

还有一个月,“十一”小长假就要到来。将张村礼堂打造成侨乡电影港,成为张村即将呈现给游客们的一份新惊喜,张臣志说:“如今,村庄最需要的就是人气,为此,各种方法我们都愿意尝试。用老式电影机播放和华侨有关的老电影,让游客体会老一代华侨的艰辛创业历史和一路上的不懈追求,让更多人认识这里。”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沐方婷 记者 余少林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