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省重点工业项目——连江超白太阳能光伏优质浮法玻璃生产项目,已进入边建设、边投产的快速成长期。这座崛起于可门港的“玻璃王国”,将填补我省高端电子玻璃、特种玻璃的产业空白。

省内最大的污水湾外排放项目——连江县可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工程正加紧施工,力争年底完成安装,实现尾水湾外排放,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保护与发展“两条腿走路”。

省首家开设“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的县级政务服务大厅——连江县行政(市民)服务中心,深入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上展现更大作为。

时下的连江,各类要素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政策红利稳步释放、政府企业同频共振……活力涌动的背后,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天当三天用”的拼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攻坚120天”“千名干部进千企”等行动为载体,接力传承“海上福州”建设,紧抓强省会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强北翼。

连江超白太阳能光伏优质浮法玻璃生产项目

——省重点工业项目,填补我省高端电子玻璃、特种玻璃的产业空白

现场直击

走进位于可门经济开发区的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内,机器低鸣运转,24小时不停歇,仅数名工人在旁辅助;工厂外,企业主忙着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

这个建设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和九条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的省重点工业项目,分三期推进,首期已投入资金10.5亿元,完成了第一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建设,并于去年4月投产,年产值达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填补我省高端电子玻璃、特种玻璃的产业空白,提供千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可达30亿元。

小小玻璃勇闯四方,靠什么?“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节能降耗,是瑞玻快速发展的法宝。”公司副董事长谢湘介绍,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浮法工艺,在玻璃生产的三大关键热工设备上引入前沿技术,同时采用了微缺陷数据库及智能诊断、玻璃制造执行(MES)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慧生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端化、智能化兼具的瑞玻在实现绿色化上亦有所作为:用余热发电及环保设施,将熔窑中的高温烟气转化为电能,既实现了节能降耗,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实践路径

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连江需要更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年7月,连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好可门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临港工业等重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朝着大港口、大产业的方向奋勇前进。

当前,连江围绕丝路海港城建设部署,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可门经济开发区和连江经济开发区的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和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的能力。同时,围绕纺织、软件信息、海工装备、食品加工、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可门,澎湃动能不断涌现。目前,开发区已吸引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等42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以申远新材料为龙头的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华电可门火电和国能港电为支柱的能源电力产业集群,以华电储运、可门港物流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以瑞玻玻璃为龙头的高端玻璃产业集群。

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开发区不仅制定“一企一策”和“一企业一经办”制度,还创新实行“园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效地提高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项目滚动生成、产业拓展接续、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的良好格局。

预计“十四五”末,可门园区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亿吨级别,实现千亿港城、亿吨大港的目标。

可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工程

——省内最大的污水湾外排放项目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现场直击

驱车从下宫镇的厦松隧道西面洞口进入车行隧道,大约3分钟后到达隧道东面,一望无际的“松芦湾”海上牧场和松皋村进入视线。

这里是省内最大的污水湾外排放项目——可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工程的陆上终端。经过可门园区净化处理达标后的废水,由陆域集排污管网、厦松隧道、海底管道排入深海,利用海洋的自洁功能实现二次净化。

“污水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若把污水处理厂看作具有排毒能力的‘肾脏’,地下污水管网就是‘血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通延伸向海域的‘地下血管’。”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排污管道总长28.87公里,其中陆域段管道长15.8公里,海域段管道长13.07公里。

海域段施工过程中,海上风力高达7级、涌浪高达4米、作业区水最深达51米,条件恶劣,施工方通过采用大型海底管道铺设作业平台中油管道601起重铺管船(全国仅有两艘),24小时不间断施工,来克服施工过程中的恶劣自然环境。同时,尾水管道横穿鲍鱼养殖区,作业涉及养殖区域约1800亩,拆迁难度大,经县、镇、村合力推进,拆除网箱约2300个,补偿资金达1.1亿元,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目前,海域段和陆域A至D段已完工,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最后800米崖壁爆破、铺管,力争年底前实现管道贯通。

该工程将改变工业区污水排放现状,实现罗源湾海域治理,改善海域水环境和园区生活环境。厦松隧道贯通后,下宫镇区到松皋村的车程由50分钟缩短至数分钟,至宏东海产品交易中心的时间也再压缩,极大地促进当地鲍鱼产业发展。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黄岐半岛交通路网,充分释放滨海旅游资源活力,为乡村振兴添薪续力。

实践路径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连江牢记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一手抓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一手抓绿色发展,以标志性项目打造生态新优势,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生态保护、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如今,生态化养殖渐入佳境,环保型塑料浮球逐渐取代泡沫浮球,塑胶渔排代替木头渔排,渔村越变越美,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勇于创新的连江还通过探索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闯出了一条“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全链条式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新路,实现了海洋生态资源“明码标价”,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黄岐半岛人工海藻场项目每亩海域估价约7000元,获得了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6年期授信贷款1100万元,为海洋强县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何走出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径?通江达海的连江继续主打“海洋牌”,瞄准串起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黄岐国家中心渔港、安凯奇达摄影基地等滨海风光的238公里海岸线,让滨海生态游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当前,连江正规划打通奇达到松皋的道路,实现黄岐半岛环路闭合,已邀请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专家团队,策划生成黄岐半岛“最美海岸线”,全力打造全省最有海洋特色、最具海洋体验、最浪漫的黄金海岸线。

连江县“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

——全省首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成功探索

现场直击

走进连江县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大厅,“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大厅右侧的“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尤为显眼。这是我省首家于今年6月10日开设的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

翻开放在窗口上的“办不成事”登记簿,诉求登记、原因分析、协同服务、解决限期,一条条群众诉求的解决路径清晰明了。

“根据不同的问题制作台账、分类处理,协调相关科室与窗口单位进行解决,最快现场就能解决问题,慢的话7天内也有反馈。”连江县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林书贤介绍,窗口紧盯企业、群众各类“办不成事”问题,解决各类疑难杂症。

“这个‘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真办事,办实事,太给力了!”窗口自开设起,办事群众前来咨询的事情各异,但对窗口的评价却高度统一。

实践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连江干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重大机遇,也更明确在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正是连江干部大力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创建让市场主体向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营商环境的缩影。

为了充分调动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连江县委、县政府授予中心钱、物、人、权,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推动入驻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行政审批工作“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形成县委、县政府授权行政服务中心,各入驻单位授权审批窗口的良好工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不成事”受理事项办结后,连江对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回访、核查,将各窗口对“办不成事”受理服务窗口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及效能问责体系,形成倒逼机制,有效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创新“135”工作法,“1”即“一线工作法”,推出大厅“值班主任”制度,中心管委会干部职工从办公室走到前台,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3”即“三包”,建立窗口联络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联络员、开发区联络员等“三包”工作机制,促进政务服务再提升;“5”即解决一些问题、安排一批人员入驻、研发一套系统、强化一套考核机制、征求一些意见,倒逼窗口优化服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中心还自主研发项目攻坚“121”作战平台,“1”即“一单”,制订项目问题清单;“2”即“两制”,建立问题交办制和项目进展预警制;“1”即“一通报”,对项目建设情况每月督查通报一次,下发整改督办通知书,确保问题得以解决。

连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敢于创新的干事魄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多次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推进项目建设 连江有高招】

良策系民心,灼见谋发展。连江印发《“攻坚120天”专项行动方案》,确保责任到人,每月及时收集汇总项目进展情况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跟踪问题解决情况。该行动开展情况被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范围,纳入“三比三看”一线量化考评范围,督促干部以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推动项目落地见成效。

在推进项目建设上,连江频出高招、实招、准招。

1.围绕产业“引”项目。强化县招商专班与市招商集团的联动合作,积极对接省属企业,盯紧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聚焦纺织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深远海智能养殖、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等产业链,落地各类招商项目266个。

2.一线服务“推”项目。全力落实“千名干部进千企”部署,协调解决企业用水、道路配套、员工子女就学等各类问题。实行园区扁平化管理,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要求,充分授权园区、指挥部处理日常事务。

3.优化环境“建”项目。围绕标准化建设,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扎实推进14个方面基础配套建设,清理园区闲置用地1150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厂房20余万平方米。加快连江县可门港医院、连江实验小学、连江实验幼儿园可门校区、可门港中学等园区配套建设。

4.加强融资“保”项目。强化“政银园”融合,引导园区与建行等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连江经济开发区、可门经济开发区及远洋渔业基地共争取专项债券34.4亿元。物流城与市属国有公司合作,创新性采用“ABO+股权合作+EPC”开发模式;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探索与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成立产业基金,多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5.吸纳人才“带”项目。针对连江产业优势、园区特点,和知名大学等开展合作,进一步完善物流城、远洋渔业基地等建设规划。实施“凤引人才”工程,连江开发区建成投用1022套人才公寓,可门开发区1523户青年公寓拟明年7月投用。还将加快建设一批产权型人才住房。依托“榕博汇”等平台,引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人才数十人,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3家。

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见习记者 万哲华 通讯员 叶建隆 吴其法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