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现代电影艺术搭建的文化桥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以心相连、以心相通。

8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主论坛“新时代、新篇章——开启中外电影合作新征程”在有福之州举行。中外电影人汇聚,进行学术交流与碰撞,思考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外电影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探索中国电影和海外合作紧密化与多元化的途径方式,为“一带一路”电影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做强中国电影】

当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坐标”越发显著,中国电影人越发娴熟地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当天,与会嘉宾分别从电影政策、销售、及创作等角度展开探讨分享。

讲好中国故事

实现电影强国梦

日前,《“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认为,电影强国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二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占有率。

“中国电影银幕数全球排第一,产量在全球排前三,票房全球第一。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电影有底气、有能力提出‘电影强国’。”张丕民表示,要实现电影强国梦,最关键的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定中国文化自信,通过创作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来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讲故事的人。张丕民建议,电影主创人员一定要打开胸怀拥抱世界,要脚踏实地在神州大地上发掘电影创作的素材,汲取更多营养,拍出好电影,打动更多国内外观众。同时,还要放眼于电影全产业链的构建,提升国际化视野、国际化运作方式,培养国际化交流人才,让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拍电影要关注社会

更要推动社会进步

著名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红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要想拍电影,首先要成为一个政治家,然后成为一名艺术家,电影表达的东西要是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

“新时代就是当下,当下是中国电影人面临的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们低头看路的时候,要有家国情怀;抬头看天的时候,是星光灿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傅红星说,作为新时代的电影人,既要关注身边事,也要关注天下事。

“电影是很好的沟通交流方式,我们要以电影为媒,借助光影和视听来讲好故事,传达对时代的关注,对历史的追寻,对未来的勇气。”他认为,巨变的时代蕴藏着吸引人的故事,电影不仅是一种语言,能表达人类的所思所想;还是一种媒介,沟通联结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族群。同时,电影还是一个工具,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灵,也借助这个工具,看到别人的心灵。

打造中国电影的“文化地图”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学术研究基本上从时间维度展开,缺乏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空间上的‘文化地图’。”著名电影学者贾磊磊表示,在电影学框架内,尚没有给出一个比较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研究标准。为此,他提出要在一个“地缘文化”的基准线上重新看我们自己的电影。

在贾磊磊看来,电影的生长发展与所在的地域风貌、地域文化共生,也深受地缘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如“东北电影”中的冬日元素,如“草原电影”中的马,如“黄土高原电影”中对阳光和水源的呈现……“我们特别关注一个地缘形成自身自然的特点和在历史发展中文化、心理的特点。”

贾磊磊表示,用地缘文化的观点对中国的电影艺术进行空间范围的研究,需要对中国电影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内容进行深度阐释,从而可以完成整体上对中国电影的认知。

【开启电影合作新篇】

合拍电影已走过40多年,诞生了《末代皇帝》《英雄》《霸王别姬》《霍元甲》等一批名片佳作,不仅斩获国际大奖,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更把中国的文化带到海外。

未来的合作之路怎么走?到场嘉宾共话合作新篇。

中国电影“走出去”

最佳途径是中外合拍

“中外合作拍片的这40年间,中方在合作中的投资比例加大,话语权加强,这得益于我们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一带一路电影产业扶持基金总监苗晓天表示,过去10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票房稳步增长。坐拥这样的市场,让越来越多国外电影公司、制片人来中国寻求合作。

“但中国电影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苗晓天指出,一些国内票房高的电影在国外遇冷,甚至难以走出国门。“要摆脱这样的局面,最佳的途径就是中外合拍。”

在苗晓天看来,合作可以是内容创作上的,如中法合拍《狼图腾》,邀法国导演讲述中国故事,在欧洲全面上映后票房不俗;可以是技术上的,在影片《英雄》中,澳大利亚优质的后期制作技术为张艺谋的叙事添彩;还可以是发行渠道上的,通过合作来获取发行资源。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电影走出去,走到更多国家。”苗晓天说。

期待与中国同行的合作

“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也在中国拍过电影,中国之行总是给我留下最温暖的回忆。”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米哈尔科夫多年前曾在呼和浩特拍摄电影《套马杆》。在他印象中,那时候中国已经踏上腾飞之路,实现了经济繁荣、稳定与人民的团结——这一点在他看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今的环境下。

“尽管我们有着不一样的制度,不一样的文明,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珍惜人类的传统价值观。”米哈尔科夫表示非常期待,在电影节上可以看到表达这种观点的影片,同时期待电影节上的电影同行能共同守护这种无关民族与国家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力量。

米哈尔科夫始终记得自己之前来中国时作出的承诺,并在当天论坛再次重申:如果中国电影人、中国观众感兴趣,他愿意带着大师班,带着演出来中国。“我非常期待与中国同行的合作。”

电影是中日两国人民

友谊的桥梁

“电影一直是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部分,是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论坛上,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在电影上的合作历程——首部合拍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进一步推动两国和睦交流,中日联合制作《敦煌》拿下了当年日本票房第一,2008年中日合拍《赤壁》在日本广受欢迎……

“日本观众之所以对这些影片感兴趣,源自两国文化方面的亲缘性。”泷田洋二郎表示,近年来,他自身也参与到了中日合拍电影行列中,拍摄过程中,中国的电影人对电影的热情与对亲情的共同理解让他们跨越了语言上的隔阂,成为他最珍贵且难忘的回忆。

眼下,泷田洋二郎正筹划拍摄一部新的中日合作电影,他希望将此片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的纪念片在两国推出。“有机会,我也希望可以和福建福州电影人展开新的合作交流。”

点赞福州,点赞电影节

张丕民: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至今,我都有参与,可以说是福州的老朋友了。这些年福州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电影节越来越成熟,每年都涌现出新亮点。今年电影节会址很有中国特色,凸显了闽都文化底蕴。

苗晓天:

举办电影节是推动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电影节非常务实,为青年人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提供项目、对接资源,并且最终能够帮青年电影人实现电影的投资拍摄落地,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泷田洋二郎:

本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丝路沿线国家电影人的盛会,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互相了解、增进彼此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电影是一门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艺术,相信通过这次电影节,日中间的文化交流和电影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林文婧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