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12月的榕城寒意渐浓,但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点燃的光影“热”正持续蔓延。在各影院、高校、城市广场,电影展映、剧本嘉年华等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全面打造“电影的盛宴,人民的节日”。

《共和国的黎明》首映

作为新时代亮丽的“中国名片”,高铁的发展让全世界瞩目。昨晚影片《高铁作证》在苏宁影院提前点映。从事高铁运维工作的洪天晨专门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观影。“希望孩子从小就能知道我们的高铁建设凝聚了多少人的血和泪,也能更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洪天晨告诉记者。

此外,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的黎明》也在昨晚于苏宁影院首映,该片主创来到放映现场与观众分享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据介绍,该纪录片反映了1929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这是第一部反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的电影。”导演傅红星表示。

首映会上,傅红星跟台下观众分享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和经验,并鼓励在场青年积极与电影发生“化学反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影像的门槛降低了,对思想、内容的要求却提高了,希望青年们能多思考,善用媒介,对时代有更新鲜、更有深度的理解。”

《又见奈良》进高校

伴随着邓丽君的一曲《Goodbye My Love》,9日下午,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星雨剧场,影片《又见奈良》放映结束,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据了解,该片由鹏飞导演,日本导演河濑直美和中国导演贾樟柯共同监制,聚焦二战日本遗孤归国题材,讲述了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孤身奔赴日本奈良,寻找失联的养女陈丽华的感人故事。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鹏飞和影评人沙丹来到现场,以“身份失语时代的笑与泪”与在场师生展开对话。

导演鹏飞透露,为了创作这部电影,他用8个月的时间在奈良寻访归国日本遗孤。“当我在日本的深山里听到纯正的东北话时,从纸上读到的那些历史一瞬间扑面而来。”他说,电影里描绘的遗孤故事,几乎都有活生生的原型。

谈及丝路电影节的意义,有着丰富电影策展经验的沙丹表示,丝路电影节可以让主流视野之外的电影被大家所熟悉,让大家了解电影的多样性。

此次观影活动吸引了300多名在校师生参加。福师大大二学生陈志昇是电影爱好者。“能够在看完电影后与影片主创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难得的观影体验。”他说。

重拾露天观影回忆

9日晚7时许,苏宁广场辟出一块小小的“露营地”。一个简易帐篷上挂着灯串,地面上散落着蒲团和座椅,旁边的摊位供应红酒和咖啡,配上露天放映的电影,都市紧凑的生活节奏在此放缓。这是本届电影节剧本嘉年华活动的一部分。

在我国,露天电影流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地前往观看。今年的丝路电影节通过与露营机构合作,在9日至12日期间,用城市露营加露天电影的方式,每天放映一部电影,让大家重拾观看露天电影的回忆。

“除了室内的电影展映,露天观影模式可以让电影节的文化成果更好惠及市民。”露营机构工作人员阿达告诉记者,“露天电影让大家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户外,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福州日报记者 林奕婷 沐方婷 蓝瑜萍 林瑞琪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届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