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定海村,三喜临门!”近日,站在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内的定海博物馆,黄家殿老人抓住记者的手,兴奋地说道。

中国有两座定海古城,一座在浙江舟山,一座在福建连江。黄家殿是土生土长的定海人,编修村志和镇志、当红色讲解员,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宣传定海村,是“定海的百科全书”。

从“一愁”到“三喜”

那么,黄家殿口中的“三喜”是什么呢?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入选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新增名录,这是一喜;定海村是第三届‘善美寻乡’主题宣传活动的候选村,这是二喜;《福州晚报》创刊40周年,我宣传定海的处女作就发表在报纸上,这是三喜。”77岁的黄家殿精神矍铄,娓娓道来。

黄家殿的经历十分丰富,先是种地、捕鱼,后进工厂,到军营做技术工,还做过会计。不幸的是,他后来患有脚疾,走路微跛。

但他不服输,从1983年起,连续向《福州晚报》投稿,在报纸上宣传定海村,用另一种方式“站稳”了。

“定海村拥有1700多年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和中国水下考古摇篮,留下了定海古城堡等海丝遗迹。”黄家殿热爱定海的一切。

然而,让他愁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鲜有人知晓古城的历史,定海在被遗忘。“连村史都没有,还文化名村呢?”外人的一句嘀咕,更是刺痛了他。

“定海人,不能输!”黄家殿与高中同学赵从如一道,历经多年,于2007年编修完成97万字的村史《定海志》。

《定海志》横跨1700多年历史,是连江县第一部村志,被国家图书馆典藏,并受到海外专家的关注。

从“学生”到“老师”

2018年,黄家殿作为专家,受邀参加“海丝寻迹·定海行”系列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庆柱对他说:“您是定海一宝啊!一个乡村能有一个如此了解家乡的人,很难得。”

黄家殿的“难得”,还在于“好学”。1986年的冬天,40多岁的黄家殿只身来到福建师范大学求学。

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有点破烂,从连江海边赶来的求学男子,当时的几名教授震撼了。之后,他成了实验室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海洋生物标本,前后有一周时间。

曾经的“学生”,如今已是别人的“老师”。近年来,连江加大古厝保护、加快乡村振兴,黄家殿也没有闲着——编纂《筱埕镇志》、担任定海博物馆等古城项目的专家和顾问,受聘为连江“红色讲解员”,讲好“复台第一人”沈有容等海防故事,传递定海的“好声音”。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郑瑞洋/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