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项目建设节节推进,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希望生于榕城沃野。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作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发展渠道和乡村振兴的撬动点。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22.21亿元,居全省首位;入选2021年度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实绩突出村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州乡村振兴稳健起步,为再次跃迁积蓄力量。

把好项目建设“方向盘”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

大项目引进,配套项目落地,越来越多的农村闲置农房被激活,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福州市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带头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项目指挥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类项目建设。

面对时间最紧、任务最急的重点项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把办公场所建在一线,采取点对点包干模式,党员干部分头进企、入村,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做到“问题不过夜,事事往前赶”。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强化顶层设计”“要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在闽侯县荆溪镇,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题现场会上干货满满,来自各县(市)区的三农工作者们各抒己见,共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经验。

去年,围绕农村污水处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工作,福州市举办16场专题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总结推广等方式,突出典型、互学互鉴,不断营造“晾晒评、比学追”的良好氛围。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好项目如引擎,被赋予重要使命。

去年年初,项目指挥部将各县(市)区上报的众多项目,按照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其他等4大项进行分门别类,梳理出191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好项目、大项目,建立市级重点项目库。

项目库的建立让各地对乡村振兴“优先建设什么”“建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把资源用到最亟需、最迫切的领域。

在永泰,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成功打造,为项目库里的“成果”一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我们以大樟溪为轴线,立足‘一村一特色’,着力打造以梧桐、嵩口‘两镇十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永泰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县、乡、村三级同步谋划,明确目标任务:汤埕村主打温泉康养、坵演村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春光村做好水岸风光……一路挂图作战,精准发力。

项目带来生机,也带来人气。春节临近,大樟溪沿岸依然人流如织,“现在都流行近郊游,放假了,我带着家人从福州驱车,首站抵达坂埕村,再一路沿着大樟溪游玩至春光村,真是各有各的特色!”游客王先生热情分享了他的收获。

针对建设过程,福州市还创新出台项目建设“十个严禁”,对不顾环境容量、偏离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滥用资金的行为,坚决亮出“红灯”。为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将每一笔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录入进省级资金监管平台,并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核查。

过去一年,全市191项乡村振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16.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实现项目监督“全闭环”

按时高效完成进度,得“自律”“他律”并行。

福州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起“月度通报、督查督办、末位约谈”的全闭环式监督体系,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作为“先进生”,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再次拿出好成绩——2021年游客接待量高达10万人次以上。走进文石村,道路干净整洁、民居白墙黛瓦、房前屋后花草飘香,古遗址、古河道、古寺庙等历史文化遗产引来大批游客探访。

去年,文石村加大力度开展立面改造、房前屋后整治,并流转20亩地,建设观光农业,吸引众多游客。

对于项目建设“后进生”,福州市自有妙招。“一份告知单,一份督办单,谁领谁心慌。”

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两单”机制,针对“痛、难、堵”点,及时下发问题办理告知单17份,重点工作督办单24份,推动问题完成整改,并对严重滞后者进行末位约谈。

“我们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面貌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持续提升。”市委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福州市还将牵头组织策划生成一批涉及乡村振兴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结合实际情况纳入2022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库,确保年度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新增乡村振兴中高级试点村60个以上等,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林建火 郑泓)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