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5月,连江苔菉镇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的鲍鱼乘上全国最大的活鲍鱼专业运输船,驶向1600多公里外的“避暑之地”山东荣成,开始“南鲍北养”之旅。

而在30多年前,福州没有鲍鱼养殖。福州鲍鱼产业发展是“海上福州”建设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宏伟蓝图。作为“3820”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1994年福州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明确了水产养殖业等重点产业。

30多年来,借助“海上福州”建设东风,福州鲍鱼产业跨越式发展,如今产量已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迈向“南鲍北养”及“深远海养殖”新时代。

从无到有

从陆地走向“海上牧场”

苔菉镇地处福州最东端,是福州鲍鱼的发源地和主产地。

“20世纪80年代末,福州在苔菉

开始鲍鱼育苗工作。1992年,利用日本长崎盘鲍和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杂交育苗,培育出本地新品种——黑鲍,鲍鱼养殖实现从无到有。”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当时,福州鲍鱼养殖还是陆上工厂化。在1993年,连江探索海上养殖,采用“土方法”——将塑料桶围上渔网,倒扣着,吊在海带浮绳上。直到1996年,才改良为现有的鲍鱼网箱,养殖空间也转移到了近海。

“从2018年开始,我们探索深远海养殖,将养殖空间从200米的近海区域向3公里外的外海迈进。”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说。

他介绍,投放在苔菉镇东洛岛海域的“福鲍1号”,可实现风力发电和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自动增氧等功能,是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可一次性投放300多万尾鲍鱼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连江鲍鱼年产量5.3万吨,荣获“中国鲍鱼之乡”称号。而福州的鲍鱼产量将近10万吨,创造了“全国每两头鲍鱼有一头来自福州”的成绩。

从有到强

探索“南鲍北养”模式

除了探索深远海养殖,连江还发展“南鲍北养”模式。

何谓“南鲍北养”?吴永寿告诉记者,每年5月,连江鲍鱼苗通过活水船运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再运回来“过冬”,次年夏天又运到北方养殖。

据介绍,“南鲍北养”有四大优势:一是鲍鱼生长速度更快,二是成活率更高,三是产量更高,四是可以规避南方台风、赤潮带来的风险。

如今,连江已成为福建最大规模的“南鲍北养”基地,产量占据整个“南鲍北养”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有到精

给鲍鱼装上“强种芯片”

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为解决黑鲍品质退化、病害频发等问题,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成功培育出鲍鱼界的“绿巨人”——绿盘鲍。

“绿盘鲍的苗于5月上市,全年的育苗量估计会突破1亿粒。”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林哲龙介绍,绿盘鲍具有四大优势:个头大——比成人巴掌还大,一只足有一斤重;生长快——传统鲍鱼要生长两年,绿盘鲍只要一年;成活率高——绿盘鲍成活率约95%;产值高——绿盘鲍每斤售价约150元,是传统鲍鱼的三倍。

“我们将继续加快突破渔业种子种苗、现代养殖等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建设国家级鲍鱼核心品种种质资源库和种源基地。”林哲龙说。

从鱼到渔

创建中国渔业品牌之都

除了养殖,连江还发展精深加工,鲍鱼全产业链产值近百亿元。

从制成冷冻鲍鱼、鲍鱼罐头,到从鲍鱼内脏提取天然牛磺酸、从鲍鱼壳中提取珍珠粉、中药材,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鲍鱼精加工这条新路子。去年渔博会上,该公司推出了鲍鱼肽等健康产品,可将鲍鱼附加值提升40倍以上。

如今,连江即食鲍鱼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赢得“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连江”的殊荣。

“经过近30年发展,2020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691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同时,形成了‘10+1’渔业特色品牌,即福州鱼丸、福州鳗鲡、连江鲍鱼、连江海带、长乐漳港海蚌、福清南美对虾、琅岐蟳、连江定海湾丁香鱼、连江虾皮、福清花蛤以及福州金鱼等,荣获了‘五都’称号——中国海洋美食之都、中国鱼丸之都、中国海带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渔业品牌之都。”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郑瑞洋)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州将住房公积金缴存开户年龄调整至16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