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你看,我种这个大棚菜,哪怕干旱缺水,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现在一年下来,产值能达到450万元。”23日,在马尾琅岐新金东农场大棚内,农场主周华官开心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对“菜篮子”工程特别重视。琅岐“菜篮子”基地就是他亲自谋划推动建设的。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吃菜难问题早已得到解决,福州市民不仅“吃得到”更能“吃得好”:全市蔬菜年总产量从1990年的约87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447.7万吨,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更达99.6%。而通过发展“菜篮子”,种植户也鼓起了“钱袋子”,生活日渐美好。

忆往昔:

“有个台风大雨就吃不上新鲜蔬菜”

住在仓山程埔137号的张坤棣,至今记得,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刮台风,家里就要吃“大头菜(咸菜)”的场景:“那时候有个台风大雨的,菜价就猛涨,家里就吃不上新鲜蔬菜了。”

三十年前,对福州人来说,遇到台风、暴雨,蔬菜供应就断档的情况是常态。当时的福州,蔬菜基地几乎是小雨小灾、大雨大灾。1990年八九月间,福州市连续遭受三次特大台风袭击。暴雨倾盆,江河横溢,维系市民菜篮子的几大蔬菜基地大部毁坏。

习近平等市领导迅速对灾后市场供应作出重要指示和具体部署。1990年9月17日,《福州晚报》头版以《尽快恢复菜篮子工程

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题作了报道:“习近平同志说,要千方百计搞好市场供应工作。副食品生产基地要尽快恢复生产。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大短期叶类菜的播种面积,为菜农排忧解难。”

晚报新读|福州:小小“菜篮子” 满满幸福味

1990年9月17日,《福州晚报》头版报道《尽快恢复菜篮子工程 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重民情: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菜篮子”

菜篮传情,民心如镜。《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提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规定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为福州市民办20件实事,“菜篮子”工程“每年雷打不动、排在第一位”。

据1992年5月23日《福州晚报》3版的报道《民心作证——福州“菜篮子工程”建设纪实》,当时的福州副食市场上,老菜地锐减、市民食物结构不合理、基地发展不平衡导致周围县(区)“吃福州”现象严重、生产基地抗灾性弱、政府调控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够有力等矛盾相当突出。

1994年4月19日的《福州晚报》报道《习近平在郊区调研时要求 以菜篮子为主项 发展城郊经济 以奔小康为目标 建立新型农村》提及:“要进一步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争取这门主课得满分。”

晚报新读|福州:小小“菜篮子” 满满幸福味

1995年4月26日,《福州晚报》又在头版刊发报道《习近平在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控价工作会议上要求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菜篮子”和控价工作》。

1995年4月26日,《福州晚报》又在头版刊发报道《习近平在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控价工作会议上要求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菜篮子”和控价工作》,“习近平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控价工作的重要性。它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人心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就这样,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成为福州人的共识。随后的三十多年里,福州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的理念和实践,千方百计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一以贯之,不曾动摇。

看今朝:

不仅“吃得到”更能“吃得好”

张坤棣记忆中遇到台风、暴雨就吃不上菜的情况,现在再也不会发生了。福州不断完善副食品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建立了猪肉、短期叶类菜储备制度,有效增强了市场应急调控能力。遇到节日以及恶劣天气,“菜篮子”供应量足价稳,主要副食品均不再出现短缺现象。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2021年,全市蔬菜年总产量447.7万吨,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全市肉蛋奶供应32.99万吨,同比增长16.1%。生猪存栏量持续恢复,出栏197.52万头,同比增长37.8%。不仅如此,根据农业农村部对福州市例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6%。

“现在市民买菜,不是担心有没有,而是考虑好不好。”市商务局负责人说,为此,福州构建了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手机一扫,信息全有。现在,全市肉类、蔬菜、水产品、乳制品等产品30多项食品安全主要检测指标全部达标,质量安全总体平稳、逐步向好。市民的“菜篮子”里,真正装满了幸福的味道。(记者 危砖黄 江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