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坊巷畔,阳光下,安泰河波光摇曳,红墙黛瓦的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传出阵阵掌声。7月30日10时许,以“万里长征第一步——福建人民对长征的历史贡献”为主题的左海讲坛在此举办,特邀讲师生动有趣的宣讲获得现场观众的频频点赞。

作为左海讲坛的忠实粉丝,福建省中国旅行社导游黄玉麟告诉记者:“馆内每月定期举办左海讲坛,主题丰富,涵盖了闽都文化、红色故事、历史人文等内容,为观众送来知识文化的甘泉,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来参加。”

讲坛之外,孩童的清脆笑声顺着曲径回廊传来。在研习教室,孩子们在学习用传统拓印技艺,在宣纸上印出林则徐家训《十无益》。市民叶女士趁着暑假带孩子来林则徐纪念馆参观学习。“拓印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亲手体验传统技艺非常有意义。”叶女士说,寓教于乐,孩子能更好地学习林则徐的家风家训和精神内涵,以后有类似的活动会经常来。

学习过后,孩子们涌入了一个“神奇”的房间,在VR、3D、绿幕设备前排队体验。带上VR眼镜,瞬间就穿越回“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现场,历史与现代在此刻交汇。“今年,市林则徐纪念馆进行了提升改造,完善各类服务便民设施,加大展览展示设备投入。”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钟田田说,下一步,将提升数字化应用,让文化在科技助力下“活”起来,让它们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市博物馆,至宝通洋外——“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通过全息投影、体感交互设备以及数字沙盘等数字化手段同样让市民游客大开眼界。馆藏的各类文物更是承载闽都文化的缩影,让人们得以窥见闽都文化历史的流徙变迁。此外,市博物馆积极推广文化线上宣传展示,坚持探索宣教方式的创新和突破,推出“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清明话榕情 共待疫情去”线上朗诵诗会等活动,擦亮福州文化名片。

推动文物走下“高台”、走进百姓生活。今年以来,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通过“我们的节日+研学”模式,举办“欢庆元旦 情暖榕城”“迎‘春’送福 情‘联’百姓”等文化惠民活动60场。市博物馆联合多家高校、新闻媒体,广泛组织开展“文物在我身边”公共文化服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积极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有效的资源共享与沟通平台,为广大市民与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选择。

除了游客如织的文化场馆,坐落在福州各个地方的古厝也承载了这一方水土文化和记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蕴含着提升城市文明的密码。我市开展“六提升·创典范”行动以来,市文物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闽都文化保护传承活动,推动闽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以闽都文化滋养城市文明。

据统计,市文物局在全市修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活化利用文物建筑20余处,共投入资金约5600万元。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文物局将持续擦亮“福州古厝”名片,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和古厝保护,让继承发扬闽都文化成为社会的责任和风尚,加强广大市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者 林榕昇 见习记者 唐蔚嫱)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