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分”出绿色新生活

福州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福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从单个试点走入千家万户,从繁华都市延伸至广袤乡村,在全国大城市的排名中不断上升……每一次点滴进步都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前端分类屋成“标配”

后端红庙岭迎蝶变

福州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分”出绿色新生活

福州市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记者 池远 摄

初秋清晨的阳光照亮仓山区奥体阳光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屋,玻璃幕墙上映照出周边的一草一木,米白色的墙壁搭配木色线条,分类屋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仿佛丛林里的一座“阳光房”。

一旁的垃圾分类宣教室常年开放,里面的“漂流书屋”是小区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周边环境很干净,让人感觉很舒服,带着小朋友丢完垃圾,没事就喜欢过来逛逛。”小区居民吴燕说。

如今,垃圾分类屋已成为福州小区品质生活的“标配”。2019年8月,福州在全国首创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模式,截至目前,城区建成分类屋(亭)5343座,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屋的背后是人。每天晚饭后,市民林谷青就会带着3岁的儿子,提着分好的垃圾,去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屋投放,这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林谷青记得,福州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时,儿子刚出生,3年过去了,儿子也慢慢学会简单分垃圾。

10年来,福州的垃圾分类走入千家万户,也见证了新一代的成长。城区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17年的20%提升到现在的85%以上,全市建成10个省级分类示范片区,住建部考评排名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档(第5名)。

人的背后是理念。7月1日,福建海峡环保有限公司将党日活动专门选在刚刚对外开放的红庙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的展馆。馆内,是横跨30年的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画卷;馆外,是绿水青山间,雾气氤氲、万物生长,一内一外诠释了红庙岭30年间的涅槃重生。

从垃圾综合处理场到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从大多数生活垃圾实行填埋处理到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从福州城区垃圾无处可去到垃圾被“吃干榨尽”,红庙岭每年节约能耗约23.4万吨标准煤、减排约53.8万吨二氧化碳,持之以恒让绿水青山常驻。

垃圾分类“硬科技”

配套完备“软实力”

9月初,仓山区傲梅苑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屋旁的遮阳凉亭上,豆荚似的紫藤花果实挂满枝头。傍晚6时,紫藤花间的星星灯准时亮起,居民陆续下楼丢垃圾。手一伸,四类垃圾投放口感应后自动打开。垃圾分类屋内实现全密闭式自动化管理,自动喷淋消杀、除臭、满桶报警。硬科技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设备感应及时,几乎没有什么味道,做得很好!”居民张颖赞不绝口。

科技再硬核,关键还在人用。在仓山区金洲社区,如果第一次发现居民不按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社区将在业主群里不点名通报,第二次被发现升级为点名通报,第三次直接与城管部门带着垃圾上门罚款,让居民看到政府解决误时投放难题的决心。

这决心在立法里看得到。从2019年3月29日,福州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到2020年1月1日,《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对不按规定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执法处罚与曝光,福州率先迈入垃圾分类“硬约束”时代。

这决心在监督里看得到。2021年起,市城管委领导每周分为五组,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垃圾分类“飞行检查”,全市创新开展千名城管志愿者进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城区99家市直单位每月检查、季度通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累计纠正分类违规行为33.5万起。

这决心在教育里看得到。9月开学季,晋安区榕博小学的特色手工区又热闹起来。抬头看,天花板上30多个红色立体“印章”高低错落;仔细看,每个“印章”都是底部黏有各式陶泥的方形快递纸盒,既绿色环保又别具匠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原来,一个快递盒也可以释放出如此魅力,学校逐步深挖垃圾分类里的审美创造意义,将垃圾分类引入美育课程、将酵素制作引入科学小博士课程、将资源回收利用贯穿节约型校园建设……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延伸为一套系统的“育人”体系。

这是全市教育系统创新升级垃圾分类教育方式的缩影。以垃圾分类为起点,全市师生共同参与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参与家校互助实践活动5万多次。7月31日按照“一月一主题 一季一高潮”开展的“小手牵大手 分类进万家”垃圾分类志愿宣传活动中,团市委青发部部长池信坚表示,希望下一代做垃圾分类会像过红绿灯一样自然而然。

垃圾分类“小切口”

撬动基层治理“大价值”

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找得准不准,事关最终的治理成效。随着福州垃圾分类工作的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社区、乡村将之化为基层治理的“点金石”。

今年3月,福州城区小区陆续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无人督导模式,鼓楼区东大社区灰炉新苑小区就是试点之一。虽然小区以往的垃圾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接到试点通知时,东大社区党委书记郑丽玲的心还是悬着,担心一旦放开,会不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试点初期,垃圾投放时间缩短,部分居民一时无法适应。得知情况后,东大社区第一时间召开恳谈会,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随后,社区对接街道、分类企业,及时调整投放时间。

矛盾化解后,居民对无人督导模式的支持度提高了。“因为做得好,才有了这次试点的机会,我们更要维护好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在灰炉新苑住了30多年的老党员汤永清表示。

福州的垃圾分类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并非个例。举办邻里节,评选优秀垃圾分类家庭;组建老党员宣导队,走街串巷入门入户开展宣导;垃圾分类成为社区联席会议长期议题……全市各地纷纷探索垃圾分类自治模式。

不久前,连江县敖江镇石头村有关全村新一轮垃圾处理费的村民大会召开,村支书邵德光上门邀请村民代表参加,收集最新建议。村民代表刘玉芳第一个表示参加,还准备好了建议——引入农村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

福州垃圾分类的绿色变革正从城市延伸至广袤乡村,各县(市)城区对标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模式,乡镇争创全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村庄保洁、垃圾分类转运及公厕管养等引入市场化力量,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系统逐步完善……

10年来,福州垃圾分类逐渐从口头到心头、从理论到实践、从城市到乡村,正唤醒越来越多人的家园意识。回望来路,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数”说发展

福州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分”出绿色新生活

分类考评:2019年三季度位居全国46个重点城市第12名,2020年上半年进入第一档(前十),2021年四季度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档(第5名)。

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17年的20%提升到2022年的85%以上。

生活垃圾月产生量:2022年比2017年下降21%。

2022年,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6.1%,资源化利用率达87.6%,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建成10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精彩回眸

2017年,福州市被列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城区选取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2018年,《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

2019年,福州在全国首创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模式。

2020年,福州市全力打造2.0版垃圾分类模式,城区迈入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垃圾分类向县(市)延伸。

2021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垃圾分类纳入九大专项行动之绿色发展行动。

(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许流钦)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