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94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
田野写论文 产业谋转型
乡村振兴,科技是根本,人才是关键,科技人才则是“助推器”。
2017年以来,福州累计选认的294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助力福州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科特派李大忠(左一)在地里指导农户种植西红柿。记者 林奕婷 摄
在位于福清渔溪镇的福建光阳蛋业蛋鸡养殖场,全球首个商用蛋鸡养殖机器人升级版“木鸡郎5”正沿着预定轨道,对每一排鸡笼里的母鸡进行巡检。后台的蛋禽养殖数字化平台上,鸡舍温度、湿度、光照、病死鸡分布点等数据一一显现。
“‘木鸡郎’是在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最新科技开发出的商用蛋鸡养殖机器人。”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劼介绍说,它可实现全自动化挑选病残弱死鸡,死鸡检出率可达99%,可降低饲养人工成本50%以上,助力蛋鸡养殖业从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科特派让农业产业更“聪明”,也让“海上福州”发展产业空间更宽广——从单一渔业生产领域,拓宽到海产品深加工、海洋装备制造、鱼类观赏等二三产业,为海洋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蹚出新路。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鱼丸!”“这烤肠味道也太好了!”9月8日上午,前来参加全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暨乡村人才振兴现场会的嘉宾,在品尝御冠食品生产的食品后,纷纷啧啧称赞。
“我们聚焦速冻肉制品、鱼糜制品和菜肴制品三大产品系列进行精深加工,去年营收达到18亿元,今年我们要冲刺30亿元。”御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兴自信满满。
林兴的这份自信,源于倪莉、项雷文等4位资历深、经验丰富的科技特派员“撑腰”。他们在助力御冠食品产品升级、新品研制、工艺改进、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不遗余力,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绿色经济,科特派注重集约化、资源化利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位于福清海口镇的星源农牧基地里,一排排沼气池颇具规模。“我们利用生物技术,把猪的大小便用来生产沼气,沼气可以发电,沼液可以用来给公司3000多亩的果蔬做肥料。”科技特派员、福建农业科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飞龙介绍。
10多年来,吴飞龙带领团队帮助企业建立起 “猪——沼——肥——菜(菌、果)”高效循环农业的创新模式,让企业走上了低投入、高产出、零污染的发展道路,每年带动上千户农户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融合。
助力文旅经济发展,科特派推动以文化为乡村铸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维奇、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方静平及讲师赵凯等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成绩单”:2018年入驻闽榕茶业有限公司以来,为茉莉花种植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改良等提供技术扶持,让公司茉莉花种植产量提升13%;通过技术攻关,破解了茉莉花“单瓣不好种,双瓣不够香”的问题。团队成员还化身主播,讲述茉莉花茶的“前世今生”,一次带动产品销售10多万元,提升了茉莉花茶文化影响力……
像王维奇团队这样的高层次科特派人才团队,在福州市已超过100个。近年来,福州市充分发挥在榕高校院所作用进行“高位嫁接”,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在全市科特派中占了70%。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今年8月福州市增补选认引进博士硕士100名为科特派。目前,省市级科特派在全市129个乡镇全覆盖、县级科特派在2195个行政村全覆盖。
聚焦服务产业,科特派持续发力。福州市瞄准344家龙头企业,建立一批科特派领办或与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育认定涉农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星创天地30家,市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61家,工作样板点27家,推动科技特派员与受援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30多家,支持各类科特派参与的科技项目超过100项,安排科技特派员经费超过4500万元。
“我们通过建立‘订单式’技术需求和‘菜单式’服务供给的对接机制,使得一些农业领域的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在田间地头,一些产业上的卡脖子问题取得关键性突破,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表示,下阶段将加大精准对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科技特派员助力实施“产业带动、美好家园、文明铸魂、网格治理、强基固本”五大工程,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记者 张铁国/文 林奕婷/摄)
责任编辑:赵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