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相关申报材料,已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届时,闽江河口湿地有望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成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役队伍”的一员。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闽江河口湿地申遗的潜力在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大美湿地,感受生态明珠的熠熠光芒。

“神鸟”为申遗加分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由鳝鱼滩、蝙蝠洲、道庆洲、塔礁洲等众多湿地组成,面积2万多公顷,其中核心地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100公顷。

正是这片水草丰茂的滨海湿地,既让一座高速发展的省会城市能够畅快“呼吸”,又让人们可以随时捕捉芦苇飘荡、候鸟翩跹的自然之美,拥有极高的生态、文化等价值。

美景难得,却非稀有。前有成功申遗的盐城黄海湿地,还有列队中的黄河口湿地、崇明岛等湿地,面积不大的闽江河口湿地何以从一众湿地中脱颖而出?

“这取决于长板是否够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认为,珍稀濒危鸟类是湿地一大长板。闽江河口湿地位于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观测到的鸟类有313种,列入IUCN极危等级鸟类有5种,生物多样性尤为丰富。其中,“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是闽江河口湿地最大的“加分项”。

从目前全球的发现情况来看,中华凤头燕鸥总数不超过150只,极其罕见。从2009年开始,每年全球最早的中华凤头燕鸥观测记录都诞生在闽江河口湿地。此外,黑脸琵鹭、勺嘴鹬、卷羽鹈鹕、遗鸥等众多全球极危及濒危鸟类频现,湿地年均栖息水鸟数量超5万只,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湿地申遗,是为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保护湿地,取得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效益。”福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主任王英姿表示,希望通过闽江河口湿地申遗工作,推动候鸟迁徙沿线国家和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凝聚保护湿地、呵护候鸟的合力。

两个“关键十年”守护湿地

眼下,闽江河口湿地鸟鸣啾啾,上万只候鸟翔集于此。

对闽江河口湿地来说,有两个关键十年。第一个十年,叫停不合理建设项目,启动湿地立法工作,划定湿地管控红线,让“失地”重回湿地;第二个十年,回答“人重要还是鸟重要”之问,在常态化保护中形成特色经验,从已有成效中找寻进步空间。

20年来,从养殖塘全面“退养还湿”、治理互花米草、改造生态鸟岛,到种植红树林等植物恢复植被、清理海漂垃圾、吸收转化养殖户为湿地管护员,闽江河口湿地为鸟类腾出生存空间,迎来令人瞩目的生态蝶变。

2020年,闽江河口湿地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典型示范。

近日,列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闽江项目”,验收报告已上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多措并举走好申遗路

在即将到来的第三个十年,申遗将与湿地的保护发展齐头并进。

“列入‘预备清单’是申遗的第一步。一般来说,申遗成功需要8年至12年。”王英姿举例说,杭州西湖申遗用了12年,丝绸之路项目花了8年,泉州申遗项目甚至走过20年。

当前,在湿地保护发展升级的重要关头,福州以申遗专家论证会、科协年会等为契机,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院士为湿地申遗建言献策。目前,我市加快成立湿地生态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福州滨海湿地生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发挥好各领域专家学者作用,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申遗过程中,福州将持续探索湿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形式。”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借鉴各方经验后,闽江河口湿地将不断提升信息化监测水平,深化湿地科学研究,不断挖掘生态价值,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让这份“福州经验”走出国门。(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