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高新区是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设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福州高新区发展高歌猛进,实现了三大变化和六大成就。

非凡十年,三大蝶变:

一是从无到有,从2013年托管时的一片沙洲地,发展成为青春活力的科技新城,再到2021年启动科学城规划建设,一个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二是从小到大,十年来,入驻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1.5万家,工业产值从不到30亿元提升至30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从不足3亿元突破30亿元大关。高新区、大学城片区已聚集人口超50万,青年人才占70%以上,成为东南地区最具创新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三是从弱到强,从项目小、产业散、平台无特色,蜕变为大院大所大实验室纷纷落地、好项目抢滩入驻,创新首位度飞速跃升,产业集聚度快速攀升。2021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实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2个位次。

奋进十载,六大成就:党建引领成效显著,体制活力不断激发,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新产业跃升发展,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目前,福州高新区注册企业已突破1.5万家,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特别是,光电产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高新技术企业最近三年连续实现倍增,今年内有望突破1000家。

三十多载奋发进取,福州高新区先后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等荣誉。

近期,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更是喜讯连连:在财政部特色载体终期绩效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获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科技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位于高新区的博思创业园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专业类国家级孵化器;“科创中国”光电信息创新基地(闽都实验室)、“科创中国”福州高新区创新基地等两个基地入选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收获的背后,是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全链条打造的成果显现。近年来,高新区利用毗邻大学城、高科技企业林立的优势,通过搭平台打造人才和项目“孵化器”,持续出台政策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器”,并以保姆式服务打造发展“助推器”,让这里成为创新高地、创业福地。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锚定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宜学、宜研、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全力建设一流大学城、科学城,努力成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福建建设的生力军和动力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魏邦仲说。

人才“孵化器”

近日,走进位于福州高新区高新大道的博思创业园,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聚集着众多年轻创业者,他们以“母鸡带小鸡”的形式,在创业园里成长。近期,创业园入选了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让大家倍感振奋。

“创业园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实现协同创新。‘大手’是我们的母公司博思软件股份公司,拥有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我们围绕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开发,搭建了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可以精准服务入驻创业园的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了共生共赢的创业创新生态。”博思创业园总经理茆鑫介绍。

福建优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武,就是链条上的“小手”。他的创业项目,是为古田银耳量身打造了供应链溯源平台,该平台对接各大电商及直播带货平台,让好产品能卖出好价格。

但这需要技术支撑。“入驻创业园后,博思在电子政务近20年的行业经验,帮助我们整合精英人才,吸引农业专家,组建专门负责农业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团队。”朱武说,入驻的受益还不止于此,在创业园的支持下,公司通过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助农、产业升级、产销对接;通过区域数字化品牌农业运营,实现溯源管理,电子化卖场交易……

截至目前,博思创业园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8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余家,聚集科技创业人员200余人,留学回国博士、硕士26人,孵化成效显著。

除了博思创业园,目前福州高新区已聚集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闽台大学生三创基地等孵化器37家,面积达15万平方米,集聚青年创客约5000人,基本形成全链条衔接、一站式服务、高效率转化的创新创业生态。

近期,得益于高新区通过持续完善“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创业孵化链条等引导特色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在财政部特色载体终期绩效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获得1000万元专项奖励。

成果“转化器”

孵化的创意、科技成果,需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才能落地生“金”,真正实现创新驱动。

政策环境,是成果转化的“底气”和“后劲”。高新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八条措施》等系列扶持政策,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资助。

除了出政策,还要搭平台、当“中介”。日前,福州高新区举办了一场“揭榜挂帅”项目对接会。福州高新区创新园内企业福建天蕊光电发布了技术需求榜单,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技术骨干组建的刘华刚团队“揭榜”,主要从事激光器与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一场会,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大问题。这一“挂牌揭榜”形式,已在高新区固定下来。

“撮合”了科技成果转化后,高新区考虑得更多——帮助提供资金支持。日前,在高新区举办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资本专场对接会上,6家生物医药企业带来最新研发产品,10多家创投机构“面对面”交流,多个项目获得投资者青睐。

除了资本对接会,今年来,福州高新区将金融“活水”灌注科技创新动作频频:年初举办政校银企大会,推动1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承办“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福建站)路演活动”;联合金融部门和机构等举办了多场精准对接、企业路演、线下调研等活动……

日前,高新区“转化器”建设又迎来好消息,“科创中国”福州高新区创新基地(福州高新区管委会)和“科创中国”光电信息创新基地(闽都创新实验室)两个基地,入选了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首批创新基地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合作载体,获得认定后,即进入3年的建设周期,除有经费支持外,还将获得相关领域更多资源。

发展“助推器”

除了“帮一手”,还要“推一把”。“孵化”和引进项目、企业后,如何助推进一步做大做强?引进和留住人才是关键。

去年,海康威视“80后”工程师林生享,随公司迁入高新区,很快,“一站式”办理了人才公寓申请。入住后,他对高新区的环境和人才待遇都很满意,就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接了过来。“住在人才公寓,工作和生活都很舒心,归属感也越来越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他说。

据悉,高新区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为人才创新创业配置最佳资源与优质服务,率先试点人才“一站式”平台服务,并建设中海寰宇天下人才公寓共556套,累计入住1363人,惠及254家企业,另有中海左岸花园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217套。今年以来,高新区共发放各类人才奖补1360余万元。

除了照顾生活,还提供工作上的贴心帮助。高新区企业兆元光电拥有技术型人才700多人,为了“留人留心”,高新区相关部门不仅送政策、送培训,还上门手把手指导,高端人才如何申请人才政策补贴,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据悉,今年来,高新区已修订出台《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引进创业创新创造人才扶持奖励的若干措施》等新政策,同时创新人才举荐机制,组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担任引才大使,每月召开一场人才工作专题会议等等,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

洪见文 汪炜娜 张笑雪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