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东街口东百大厦10楼,700多平方米的潮荣美学空间内,坐满了前来消费休闲的市民群众。
潮荣美学空间是在省市科特派的助力下,由福建春伦集团开办的一家休闲场所,在这里既可选购茶器、茶叶、茶饮品、茶化妆品等,也能欣赏煮茶、茶点制作工艺。
“从生态茶园建设,到制茶工艺、茉莉花香气提取等,从一产到二三产,近年来,共有五六个省市科特派个人或团队助力集团建设。”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介绍。
从种茶、卖茶到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再到茶叶附加值的提高,春伦集团的发展壮大,是科特派助推文旅融合、推动我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福州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文旅经济中担当作为,以文化为产业铸魂,以文旅融合、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提升绿色文化 让茉莉花茶香飘世界
冬日的鼓岭,云雾缭绕。11日,晋安区恩顶村春伦生态观光茶园内,一畦畦茶田间,紫云英、三叶草等豆科绿肥青翠欲滴,引得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茶树长这么好,多亏了这些‘配角’植物增加肥力。这与省级科特派张俊杰的帮助分不开!”傅天龙介绍。
张俊杰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陈文新院士,在生物固氮领域成果丰硕。早在2010年,他就与春伦院士工作站结缘,并参与了春伦生态茶园和茉莉花园建设。从教于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张俊杰,2019年起作为福建省科特派积极助力春伦集团生态茶园建设,把豆科绿肥—根瘤菌高效生物固氮体系应用于生态茶园和茉莉花园建设中。
“种植的这些豆科绿植,翻地就可成肥。”张俊杰介绍,猪屎豆、三叶草和紫云英分别于今年7月和10月份种下,明年春天进入成熟期后就可以翻地成肥。它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的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茶树、茉莉花树生长,减少有机肥的施入量,同时也减少了茶树和茉莉花树除草成本、有机肥及作业成本等,既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在通过生态种植提升茶叶和茉莉花产量的同时,春伦积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茶相关一二三产业和高新科技统筹发展。
春伦集团总部建有文创园,对茶的生态种植、管理、加工,以及茶的贸易、历史等进行展示,为市民游客提供学习茶文化的平台,成为宣传福建、福州茶文化的窗口;设立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展示区,把“平抖蹚拜烘窨提”工艺展示得淋漓尽致;文教园党建平台结合集团党的建设,积极从茉莉花茶中发掘“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优良品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在三坊七巷等重点区域设立茶馆,进行茶文化的传播推广……
“我们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通过科特派助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追溯系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调饮茶、化妆品、香薰、保健品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并通过我们的茶馆、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目前福州茉莉花茶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福州茉莉花茶香飘世界。”傅天龙介绍。
传承红色文化 让革命遗址“活起来”
土地革命议事处(杨而菖故居)、老区革命纪念馆、光复会址……打开连江县透堡古镇导览图,各处红色文化遗址及旅游基础设施标注一目了然。“有了导览图,对于我们开发旅游、加大文物保护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多亏了市级科特派陈郁青团队的帮助。”连江县透堡镇干部颜亮说。
陈郁青是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教授。2017年以来,她带领团队成员通过整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测绘、遥感等相关领域技术力量,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对透堡镇开展翔实的实地资源调研、古建测绘评估、无人机遥感影像采集、人物深度访谈等,完成了透堡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建构了名镇的文化基因图谱,建立了涵盖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档案和数据库,提出了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团队的成果将为透堡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规划蓝本,为数字名镇、智慧名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透堡镇是连江县红色文化摇篮,也是省级革命老区乡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邓子恢、叶飞都在此留下过战斗足迹。镇区内有众多革命遗址。
“透堡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文化增值,提升文化自信,是红色历史文化乡镇的时代使命。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和团队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陈郁青说。
颜亮介绍,当前,透堡镇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挥老区优势,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全力打造“红色透堡”专属名片,建设集红色教育、文化探寻、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名镇,激活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弘扬古色文化 让古厝大放异彩
柿子除了吃,还能做什么?市级科特派吴婧赋予它新的价值——柿染,为古厝文化“增色”。
“柿染,就是用青杮子的汁通过发酵后,对棉麻丝毛、竹木皮纸等天然材质进行染色,它具有独特的防水、防晒功效,柿染的物品天然无毒不褪色,在国内外颇受青睐。”吴婧介绍,不久前,该工艺获评永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嵩口,开展相关的研习营、研讨会,并举办艺术展……
一个来自贵州的姑娘,是如何让这一当地非遗从市井登上“大雅之堂”的?
吴婧现任永泰县嵩口镇社区营造主任,也是柿染项目负责人。2014年,她随爱人邓海来到嵩口,参与古镇规划设计。在邓海团队的精心打造下,嵩口古厝得到有效保护,嵩口古镇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去年7月,这座美丽的千年古镇作为世遗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展示点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而提升古镇文化,成了吴婧的不懈追求和使命。
在对嵩口镇传统手工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吴婧发现了柿漆,这种传统民间技艺曾用于油纸伞的制作,随着嵩口油纸伞厂的解散,工人转行,如今下坂村一位年近六旬的村民陈振东成了全镇唯一会此技艺的人。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让她如获至宝,又有几许担忧。
“我是武汉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对乡村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浓厚的兴趣,‘激活’柿染技艺,我觉得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吴婧说。
2016年,吴婧协助中央美术学院开展嵩口柿漆的学术调研。今年8月,她又依托中科院南京植物所汪琼博士的技术支持,在嵩口举办了柿染研学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并邀请村民陈振东一起参加,探讨如何将柿染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元素,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8月27日,2022年嵩口古镇(闽台)柿染艺术节暨农特产品展销会在嵩口开幕。服装走秀、柿染艺术作品展,给古厝注入文化内涵。“永泰有上万亩柿树,我们正在对接相关企业,加强柿染技艺和作品的推广,既提高柿子的附加值,也能更好地带动柿染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更好地造福于民。”吴婧说。
在注重发挥科特派作用,助力古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市科技局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嵩口镇获评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福州市创新创业示范中心,下拨170万元给予补助,吸纳台湾大学生创客、返乡青年、外来大学生等各类年轻群体来嵩口创新创业,将文创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让特色文化、传统工艺、优势农产品转化为促进群众增收的资源和旅游配套的延伸产品,推动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游,让古色文化大放异彩。(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郭文涛 赵龙)
责任编辑:赵睿
- 福州现代物流城南商贸片区骨架路网加快构建2022-12-12
- 福州首批1万个“健康包”上线2022-12-12
- 福州发布就医流程指引 所有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2022-12-12
- 当茶行业融合园艺生活美学,安与雷的新业态发展之路2022-12-11
- 当茶行业融合园艺生活美学,安与雷的新业态发展之路2022-12-11
- 福州首批1万个爱心“健康包”上线2022-12-11
- 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召开2022-12-11
- 记者走访:福州多家药店已经在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2022-12-11
- 福州拟新建3个温泉项目 丰富“福泉金汤”新载体新业态2022-12-11
- 饮食有方,健康无限!《孩子生病了吃什么》新书福州首发!2022-12-10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国际航空城蓄势腾飞 奏响经济发展强音2022-12-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