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记者12日获悉,历时2年,罗源县档案馆新近完成一批近400卷的珍贵畲语研究手稿的规整修裱,并通过扫描录入,建起畲语数据资料库,为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者提供便捷。

罗源建数据库留存畲语“金种子”

档案工作人员正在裱褙游文良捐赠的畲语词汇发音记录卡。

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是记录文明、见证历史的“金种子”,其中包括具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手稿。畲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系统文字的民族,畲语成为传承畲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此次罗源县档案馆保存修复的畲语研究手稿,来自罗源畲语研究专家游文良捐赠的畲语研究成果。

据介绍,20世纪50年代,游文良入读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他情系畲族乡音60多年,工作后,走遍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4个省的20多个畲语代表地,对畲语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并用国际音标标注畲语词汇,抢救一度濒危的畲语,成为畲语研究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专家。

罗源建数据库留存畲语“金种子”

游文良的畲语研究手稿。

“能把我毕生研究成果交予档案馆,我死也可以放心了。”游文良的儿子游晗介绍,这是86岁的游文良2020年离世前最常念叨的一句话。老人生前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耗费毕生心血的畲语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好保存,为后人研究畲语留存资料,传承畲族文化。在生命的最后光阴里,老人同意将手稿交由罗源县档案馆保存。

“这批畲语研究的语言手稿类档案很罕见,具有唯一性和珍贵性。”罗源县档案馆馆长游宝枝介绍,游文良捐赠的档案分为两次进行,一次由游文良生前捐赠,另一次是老人去世后家人代为捐赠,共计捐赠出版专著21册、畲语研究手稿近400卷、畲语音频磁带28盒、证书12本、影集1册、发音记录卡片1297张。

记者了解到,在老人捐赠珍贵畲语研究档案后,围绕其中的手稿,罗源县档案馆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规整及修裱工作。历时两年,这项工作于日前完成,共计规整修裱手稿386卷。

县级档案业务专家、鉴江镇档案员何巧英介绍,游文良老人的部分手稿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保存。这些时间久远的手稿破损程度较大且散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修复和分类规整。在修复手稿时,装裱的美观性并非修复工作的第一位,还原手稿时间沉淀下来的原本面貌,让更多人能从档案展品中感受游文良坚守畲语研究的艰辛与执着,才是档案工作者希望呈现的。

“分类规整与修裱,只是保护修复工作的第一步。”游宝枝介绍,为充分发挥游文良捐赠手稿的特殊价值,罗源档案馆申请了省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的专项经费,开展档案整理、扫描、目录著入、修裱等工作。

据介绍,罗源县档案馆在规整修裱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公司录入、扫描游文良捐赠的手稿,完成了数字化留存,建立起电子畲族语言档案资料库,为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者创建一个宝贵的研究资源库。通过电子化档案,研究者查阅畲语研究资料更加便捷。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罗源县档案馆目前已建起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档案说畲族”主题展厅,展出畲族文化相关藏品。公众可在这里看到游文良捐赠的部分畲语研究档案展品。(记者 李锦清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文/摄)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