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湿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0%,居各设区市首位——

守护大美湿地 润泽千年榕城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主题为“湿地修复”。

湿地是“地球之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去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并科学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主张。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福州市牢记重要嘱托,认真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责,推动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福州的湿地“家底”有多少?又是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润泽一方的?在“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记者带你一起去福州各大湿地,一探究竟。

保护生态湿地

守牢厚实家底

也许很多人觉得,有大片水域,鱼戏江海、草长莺飞的地方才叫湿地。其实,一处池塘或是一块稻田,都可以是湿地。

在《国际湿地公约》中,将湿地的概念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记者从福州市林业局获悉,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福州湿地面积为5.67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30%,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湿地类型覆盖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四大类。

截至目前,福州辖区有1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等。

守护“榕城之肾”

福州有何良方

长乐闽江河口湿地,芦苇飘荡,鸟鸣声声,野趣盎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福清兴化湾湿地,海风拂面,黑脸琵鹭惬意栖息……

这些大美湿地,坐落于全球候鸟迁徙九大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作为中转地和补给站,受到数以万计候鸟的青睐。这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于“生态优先”理念一以贯之的坚持——

20多年来,福州从摸清家底做起,夯实基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再到展开全面保护,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不仅成功让闽江河口、兴化湾等一带的“失地”回归湿地,还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一套湿地保护与发展的“福州经验”。

划定“红线”

搭起湿地保护“四梁八柱”

福州湿地保护“法治化”之路,起步较早,曾凭借两个“率先”,领跑全省。

2014年,福州在全省率先编制《福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首次明确福州湿地的总体布局、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2017年,福州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明确生态“红线”。

2022年,根据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福州着手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新立法。今年1月1日,这部法规正式施行。新法规健全了保护区管理体制、完善保护区总体规划、强化保护区周边保护、增强保护区保护刚性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福州建立林长制、河(湖)长制保护体系,将湿地保护一并纳入年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制考核范畴。

“斩草除根”

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

85天,福州完成原定2年超3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

去年下半年,一场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在全国范围打响。作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危及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福建沿海一带也深受其害。

除治,刻不容缓。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福州迅速行动,组建工作专班,研制行动方案,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多次督导”工作机制,下达1400多万元补助经费,向全市31867亩互花米草宣战。

针对互花米草“年年治理、年年复生”等问题,福州迎难而上、因地施策:一方面,加强与省、县协调联动,深入除治现场,加强除治环节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采取“分区作战、多法并治”,对保护区、零星地块等区域进行“一地一策”治理。

一手抓除治,一手抓修复。对除治后的区域,福州及时开展植被恢复,种植红树林、芦苇、短叶茳芏等,进行长效防治。在福清兴化湾水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补植80余亩,十多年来种植红树林上千亩。随着潮涨潮落,红树林时隐时现,给湿地带来了新生。

“包括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也倾向支持沿海省份、地市红树林造林,将按照认定的造林合格面积的40%,予以地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市林业局资源站副站长沈秋林说,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加大了地方开展除治、补植等湿地保护举措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湿地的长效防治,进一步保护和维护好湿地生态。”

主动作为

提升福州湿地国际影响力

“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是福州2022年度的“热词”。

去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布:“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从福州正式提出闽江河口湿地申遗计划,到成功进入“预备队伍”,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国际舞台上创下申遗进程中为人瞩目的“福州速度”。

在这湿地保护发展升级的重要关头,一年来,福州以申遗专家论证会、科协年会等为契机,邀请全国各地专家院士为湿地申遗、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并积极外出“取经”,多次赴盐城、昆明、杭州等地考察、调研,学习先进做法,期望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保护湿地。

与此同时,喜讯接连传来。2022年7月,闽江河口湿地通过国际重要湿地现场考察。“当前,福州正在积极推进国际湿地城市的申报工作。”福州市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主任王英姿表示,“国际湿地城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也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福州湿地的国际影响力。

谱写新篇

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始终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休戚相关。

“当前,许多保护地执行严格保护措施,却将当地生产生活排斥在外,渐成冲突局面。”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朝枝在闽江河口湿地调研时发现,闽江河口湿地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

闽江河口湿地主动将过去区域内的养殖户“请”回来,安排了湿地管护员等服务岗位。“没想到在湿地巡护成了‘新饭碗’!”在湿地当了多年专职管护员的林发金说。

在福州,越来越多的湿地将当地居民、摄影爱好者转化为湿地管理者,让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相融合,共享生态福祉。

绿水生财,好生态带来好“钱景”。罗源修建罗源湾卷羽鹈鹕公园,建造游禽停歇台及植物浮岛,供鸟类休憩和觅食,并将观鸟经济融入全域旅游版图。

此外,福州还依托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博物馆等宣教基地,积极组织科研院校、观鸟协会、志愿者等机构团体,围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民众保护湿地意识。

走进福州湿地

感受自然和美

今日,2023年福州“世界湿地日”系列活动将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行。届时,在“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的闽江河口湿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邀您一同参与。

2日、4日,闽江河口湿地将开展现场亲子科普宣教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党员志愿者走进湿地观鸟识鸟,湿地和候鸟保护专家余希高级工程师将现场普及湿地及候鸟知识,亲子家庭进行手工制作、绘画。在此期间,闽江河口湿地公众号等平台同步开展线上“湿地保护”有奖问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