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藏于闹市中、不足20平方米、藏品超百件,每天都有居民或外来客打卡。有的人在这里追忆往日时光,有的人带着孩子在这里领略“闽都文化”的魅力,有的人则送来自家宝贝,希望这座小屋能收下。

“这可是我们居民‘众筹’出来的博物馆!”每有访客到来,连江县凤城镇东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刘必珍总会骄傲地说上这么一句。

怎么个“众筹”法?老物件从何而来?谁来管理维护?带着好奇,记者一行昨日走进位于连江城区的东北街社区机关新村小区。

“这是唐平淮西碑拓片,记述了唐元和年间朝廷平定淮西藩镇叛乱的史实……”上午10时许,记者穿过50米长的清幽小巷,循着展馆负责人林伟激昂的讲解声,找到了“时光里印记馆”。

走入房间,好似搭乘一架时光穿梭机——仅20平方米的屋内,整齐地摆放着书画作品、拓片、古籍等,还有早期公债券、搪瓷杯、“福州三宝”等老物件,满满当当超百件,大部分为机关新村小区居民自发捐赠。

“时光里印记馆”怎么有这么多老物件?这还得从机关新村小区说起。原来,东北街社区是连江城区四大老牌社区之一。建于1989年的机关新村,更是东北街社区里最为典型的老旧小区。不仅房龄老,且无物业管理,租户多,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70%左右。不过,老有老的优势。机关新村60岁以上老党员占比也大,47名党员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31人。

“这意味着,老人家中有不少老物件,如果只是拿来压箱底或搬家弄丢了,那就太可惜了。”曾从事艺术品收藏鉴赏工作的林伟告诉记者,去年,在一次党员大会上,他提出了通过居民“众筹”的形式,捐出自家老物件,在家门口打造一个微型博物馆的想法。

“好呀!我也正想着这间老屋要怎么利用起来呢。”林伟的想法与刘必珍计划为居民再增学习休闲好去处、“升温”邻里党建的想法不谋而合。

说做就做!刘必珍随即组织召开居民大会,提出将位于机关新村的东北街社区离退休第二党支部活动室改造成“时光里印记馆”。“好事啊!我回家就去找老物件,找不到就回乡下祖宅去翻。”“同意,我家里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脱胎漆器和搪瓷缸,全捐!”“我也赞同!有需要名家书法,我有资源,无偿提供。”……主意一出,居民纷纷响应,全票通过。

在居民们的支持下,经过三个月的筹备,去年10月,“时光里印记馆”如约出现在机关新村小区门口。

家门口“长”出来的博物馆,真棒!

林明鉥在“时光里印记馆”,给孙子讲毛主席到安源传播革命火种的故事。记者 林文婧 摄

“这可是家门口‘长’出来的博物馆,真棒!”8日,居民林明鉥再次带着孙儿前来打卡。郑香诗提供的知青慰问信,周国忠珍藏的皮漆枕,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漆器三件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提梁壶……丰富精美的藏品和浓厚的“闽都文化”氛围,让参观的孩子格外兴奋。

看见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对解放初期的脱胎漆器花瓶,林伟赶忙凑近娓娓道来:“这是脱胎漆器。福州有三宝——脱胎漆器、角梳、油纸伞。”孩子随即模仿起林伟说的话。

看到这一幕,林明鉥笑得更灿烂了。“这里不仅是我们这些老居民聚会追忆青春时光的地方,还是孩子感受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好去处,而且就开在家门口,太方便了!”

“这里是座全天候不打烊的博物馆!只要居民有需要,随叫随到来解说。”年近60的林伟熟知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他还精心为每一件藏品备注捐赠者,更是自愿当起了讲解员和管理员。“作为一名老党员、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我很乐意为大家服务!”他说。

“这些藏品、老物件从侧面展现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希望通过展览的方式,唤起大家的青春记忆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做好年轻一代的文化熏陶工作,让邻里情更浓、社区更和谐。”刘必珍说,随着博物馆的走红,前来参观的群体涵盖各年龄段,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也有学校师生,更令她惊喜的是,其他小区的居民和党员也陆续参与捐献老物件。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走出“时光里印记馆”,机关新村小区大门贴着的“和睦近邻如亲人,互帮共勉情义深”对联显得格外贴切。“这是小区居民自己写的!”刘必珍的脸上再次绽放骄傲的神情。

有了真挚情感的注入,有了邻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回望机关新村小区,这里风华正茂。(记者 严鑫 林文婧 通讯员 陈汉琳)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