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临近,围绕涉疫、“种草”、医美三大热点消费投诉领域,省消委会与福州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典型消费维权案例,针对性分析点评,且提出详细的“避坑指南”,帮助更多消费者擦亮眼睛,远离陷阱,保护自身权益。
涉疫消费纠纷多
谨防落陷阱
案例:消费者向晋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称,在一诊所以每盒100元的价格购买了四盒连花清瘟胶囊,而进价仅为每盒20.2元。经执法人员检查,当事诊所在成本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药品价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当事诊所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罚款1300元。
点评:2022年涉疫类消费投诉呈现阶段性特点:前三季度集中在消费合同履行障碍或履行不能方面,包括酒店、票务、餐饮、婚庆等退订,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预付式消费无法正常使用等;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抗原试剂、体温计、医用酒精、血氧仪等防疫物资需求激增,消费者求购心切,不良商家“借机生财”,哄抬物价、捆绑销售、虚假宣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指南:消费者要科学理性购买涉疫物资,切勿大量购药囤药,防止药品、医疗器械过期失效。线上、线下消费均应选择正规商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杜绝从无资质销售渠道购买药品医疗器械,避免买到伪劣商品,甚至遇到诈骗。
“种草”模式存隐忧
甄别需仔细
案例:消费者廖女士在社交分享平台被一名博主宣传的腹直肌分离修复仪“种草”,按照博主的推荐添加了商家客服微信。然而她收到货后发现,商品漏电严重,联系客服却被拉黑。由于不知道商家具体信息,无法登记受理,当地消委会只能建议廖女士通过其他渠道维权。
点评:一些短视频平台、社交笔记分享,成为诱导消费者交易的新渠道。消费者在浏览此类信息时,防备心理较低,往往容易“种草”对方分享的商品。后期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却因为无法掌握商家准确信息或原购买链接,维权难度加大。
指南:要仔细甄别网络平台流行的“种草笔记”,避免被营销广告诱导;以营利为目的虚构“种草笔记”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相关网络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根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定,利用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美消费有风险
选择要审慎
案例:周先生举报,福建某医院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医疗广告,涉嫌违法。经查明,该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医疗广告内容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当地监管部门责令该医院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3万元。
点评:大众对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美容广告随处可见。一些无良商家投机取巧,通过向消费者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贩卖焦虑制造需求。由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公民的人身安全,很可能会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等合法权益。
指南:选择医美有五大须知:医疗美容性质当明确,有着严格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医疗资质;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发布前要由有关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医疗美容手术追求感官化,其价值判断所面临的主观性难以避免,对美容效果要有合理预期;遇到医疗美容侵权问题,要通过合法途径及时维权。(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徐小静)
责任编辑:赵睿
- 女子注射6针玻尿酸致残 注射到血管里造成中央动脉堵塞2023-02-14
- 福州重拳整治医美行业乱象 4家非法医美机构被取缔2022-12-16
- 公安机关严打非法制售医美产品等违法活动2021-11-25
- “三正规·放心美”医美行业规范化论坛福州站召开2021-11-11
- 省消委会提醒:“医美”需谨慎 维权先“留证”2021-02-23
- 鼻整形大师罗德丰入驻福建医美2020-08-03
- 种草日记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医美不那么“美”2020-01-08
- 厦门一女子为美打“瘦腿针” 剂量超标中毒2019-03-04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最长内河游线路亮相 单程航线长约10公里2023-03-1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