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穿梭海域取水、制样、冲刷……

赤潮“追踪者”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3日上午,连江定海湾风平浪静,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技术人员黄晓南和同事乘着小渔船一路前行。沿途碧海蓝天,但他们无心赏景——自登船的那一刻起,他们已投入到紧张的海水采样准备工作中。

福州赤潮“追踪者”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技术人员在海上采集样本。(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供图)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建省海域赤潮的高发期。随着海域水温升高,藻类肆意生长,赤潮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为能第一时间追踪赤潮、及时反馈海域情况,一批渔业部门技术人员奋战一线,筑牢渔业生产安全“防线”。

随浪起伏的渔船上,大大小小的监测设备错落摆放,“全副武装”的黄晓南走到船边,娴熟地抛罐舀水,收绳一提后,又将取回的海水灌入待测容器中,制作成海水样本。取水、制样、冲刷……一整个早上,黄晓南与同事直面烈日“烤”验,乘船穿梭于定海湾内的4大监测点,完成4个海水样本采样。

为何要持续不断地“追踪”赤潮?黄晓南告诉记者,赤潮的发生属于生态异常现象,往往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进而引起水体变色。赤潮出现时,大片海域会呈现一片片红色或褐色等颜色,给周边水产养殖业等造成损失。

“有毒赤潮一旦发生,区域内其他贝类,甚至鱼类,都有可能染毒。如果这些贝类、鱼类不慎被食用,有可能会引起人体中毒。”黄晓南说,引发赤潮的藻种不同,具体影响也有所不同,监测时,包括海水的PH值、盐度、溶解氧、叶绿素-a及藻种密度等多种要素都要监测到位。

赤潮的追踪与预警,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舌尖安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重视,赤潮的加密监测频率已提高至一周两次。“这个‘五一’,我们有3天都出了海,采样、监测、结果报送环环相扣,行动必须要快,像这样关系生产安全的问题拖不得。”黄晓南说。

目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在连江重点养殖监控区布设8个站位,为各大养殖平台及其他渔业生产提供赤潮监测服务。渔民可通过短信、广播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了解赤潮警报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防范赤潮危机。

当天下午,黄晓南回到了实验室,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监测工作中。(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