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东南网5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空气污染指数是怎么测出来的?水质达标情况如何监测?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中怎样对污染源进行跟踪定位?这些与环保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林晶所在公益团队向孩子们科普的重点。

林晶是福建省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福州站”)工作人员,也是“润物细无声”——生态小公民志愿服务项目主要发起人。两年前,本着“治山治水先‘治人’,生态文明建设更要从娃娃抓起”的宗旨,福州站发起成立该项目,联合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公益团体开展志愿服务,既加强了环保宣传教育,也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平台。

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润物细无声”——生态小公民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

带青少年“触摸”生态

林晶已有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2009年,她加入了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助盲公益团队,帮助盲人朋友用触摸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那个时候,她发现很多盲人想更多地走进自然,实现方式却受限于各种客观因素。2020年秋天,助盲公益团队负责人找到林晶,探讨能不能跟她所从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结合,做一些公益活动,双方一拍即合。

2020年10月国际盲人节来临之际,福州站携手助盲公益团队共同开展“打开环保视界、共守绿色家园”志愿活动,组织盲人家庭的孩子实地走访福州站所在的晋安区金鸡山环保大楼及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洋里污水处理中心,了解环境监测人的工作日常,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打开孩子们的环保视野,播撒守护绿色家园的种子。

“这个活动有触摸实验室设备等体验环节,参与的青少年都非常开心,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好奇心溢于言表,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林晶回忆道,此后很多孩子希望再开展这样的活动。她和同事受到了启发,认为可以通过志愿活动,开放本单位自有的环保设施,对接其他共建单位有关场地,向青少年推广环保理念,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除了专业设备,福州站还有近100名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其中有4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专业素养高、热情有干劲的青年,他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到环保宣传中来。

2021年1月,“润物细无声”——生态小公民志愿服务项目正式成立。该项目依托福州站的监测实验室、空气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大气超级站等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相关部门、福州市中小学校以及多家公益服务中心开展合作。福州站利用自身环保专业优势,整合资源,致力打通学校和社会各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让青少年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更形象、更具体、更深刻。

让环保知识深入童心

请进来,带青少年参观环保展厅和各种设施,感受鲜为人知的环境监测幕后工作;走出去,或组织青少年跟工程师一起到户外体验取水样监测黑臭水体,或将大气颗粒物和大气光化学走航车、应急监测车开进校园,开设环保小课堂,详解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预警等知识……该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开展环保宣传约10次,参与志愿者百余人。

为了让专业的环保知识通俗易懂,志愿者当起了宣讲员。团队入校给小学生上课,在介绍一台价值几百万元的气体监测仪时,志愿者打了个比方:“我们伸出去的采样头是鼻子,采样杆是气管,气体吸进来后就会产生奇妙的反应,电脑好比大脑,做出它的分析判断,然后告诉大家‘今天这里的空气质量还不错哦’。”讲到近期社会上比较引人关注的臭氧问题,志愿者形象地介绍道:“生成臭氧的这两种物质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在高温和光照的催化下,诞生了爱的结晶,这就是调皮的臭氧三胞胎兄弟(构成臭氧的3个氧原子)。”

福州站志愿者们还与助盲公益团队合作,连续两年邀请视障儿童“参观”实验室。林晶难以忘记2021年的那次活动,她牵着一个小姑娘,让她用手去触碰和感知显微镜。“当看到她脸上那种抑制不住的新奇和喜悦,我就感受到,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她跟这个世界、跟周边、跟我们的志愿者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互动。”

林晶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有效社会补充力量,福州站的志愿服务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还在许多孩子心里埋下了环保的种子,并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影响学校,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而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也提升了工作认同感、使命感。

展望未来,福州站站长陈峰表示,他们将继续创新方法途径,考虑结合线上渠道拓展项目宣传效果,探索出一种学校教育为主、生态环境部门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